第89章 都江堰的原理(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石看著黃老夫人的背影,內心輕嘆:老祖宗,你老了,等您收到我爹的好訊息,就會理解我的。
想到這兒,他嘆氣搖了搖頭,回內院去了。
此時。
鳳陽監牢。
薛九野望著蘇木,忽地想起一件事,問道:“對了,你說那個治水的法子,有沒有成功的案例?”
蘇木回道:“啊?這個?”
他想了好一會兒,發現原身對水利這塊,不僅一竅不通,而且還沒怎麼關注過。
怪不得只是一個秀才,光讀書湊合。
真給國家提建議,就不行了。
蘇木只好老實回道:“這個法子,是我從一個成功的案例上,舉一反三推匯出來的,既然都是治水,想來是可行的。”
他不敢把話說的太滿,否則,萬一前方治水的人操作不當,反而加重災情,那就沒地方說理了。
薛九野忙道:“具體說說。”
蘇木便道:“古人在天府興建的一處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薛九野立即來了興趣。
這個地方,的確很是神奇,但古人利用什麼原理修建的,已經無人知曉,只知道這個地方自建成後,每年投入很小,收益很大。
但想要復刻這裡的成功,幾無可能。
甚至連工部的那些人,都說地形原因,不能參考。
如今,聽到蘇木提起這個,薛九野很感興趣。
蘇木便道:“古人治水通常都會採取四種方法,一,築一道超級大壩,人工蓄水,人工放水。二,化整為零,在河道上每隔一定距離,修建一個小水庫,分散洪峰壓力。三,拓寬河道,每年大力排沙、築堤,讓它慢慢成為地上河。四,修運河,使它們與其它江河打通,讓幾條大河自己調節。”
薛九野點頭,這些方法,他聽工部那些人說過。
但顯然,通合通雲兩府上游的治水方法,選擇的是第三種。
因為,只有這個看起來,當下投入最少。
蘇木道:“但是,都江堰卻不是以上任何一種,他想出了第五種。”
“第五種?”薛九野立馬來了興趣。
蘇木頷首道:“利用地形,無為而治。”
薛九野好奇道:“怎麼一個無為而治?”
蘇木笑著解釋道:“就是說,不用壩,只利用地形,與水的特性,讓他們自然分流,水在流過急彎的時候,上層水走外圈,下層水走內圈,我不知道泥沙俱下這詞怎麼來的,但你一定能想像得到,混濁的水,就會在內圈漸漸墊高河床,是吧?”
薛九野道:“治水先治沙,自古的道理。你的意思是,都江堰剛好,達到了這個特殊的原理?”
蘇木微笑點頭。
薛九野道:“妙啊,實在是妙,古人的智慧竟如此之高。”
蘇木笑道:“傳說都江堰,已存在四千,啊不對,已三千五百多年,一千多年前的李冰父子,並沒有發明它,只是重建了它。”
“原來還有這個說法?”薛九野驚奇不已。
蘇木笑了笑,接著道:“所以,水的轉彎的這種特性,如果利用好,在容易決堤的地方上游,將河道收窄,河水的壓力就會變高,泥沙便因為高壓差,從沉澱再次融入水中,往更下游流去,在沿路設立分洪區,將河道變得更加彎曲,自然就把水治了。”
薛九野聽完,幾乎都要給蘇木這番話鼓掌了。
“歎為觀止,歎為觀止。”薛九野學著先前那個說書人張三的聲音,對蘇木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