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籤合同(第1/2頁)
章節報錯
羅峰在香港除了去賽馬場拿回幾萬塊,其餘時間一直在家裡寫劇本,那一張張連環畫式的分鏡頭手稿,完全可以當成漫畫來看了。
這個時期,香港的電影和電視劇,劇本當然有,但會畫分鏡頭劇本的導演並不多。
這些不多的人,還基本都是近兩年留學歸來的年輕人,他們會畫,但沒資格搬上熒幕。
這時的香港導演們,有時甚至邊拍邊寫劇本,更牛逼的甚至連劇本都沒有,靠著拍時導演和演員邊想邊拍,如此還指望他們去費力氣創造分鏡頭劇本嗎?
“小說”和“劇本”差別很大,但“劇本”和“分鏡頭劇本”區別更大。
如果說劇本是簡化版更偏向於畫面的小說,那麼“分鏡頭劇本”就是根據“劇本”創作出來的連環畫。
一般好萊塢的導演拿到劇本後,都會用一段時間把他們腦中構思的人物、畫面、場景、劇情都畫出來,這就是分鏡頭劇本。
這種劇本可以把它理解為漫畫,很多大名鼎鼎的導演,他們的分鏡頭手稿確實和漫畫很相似,最終在大熒幕前播放的畫面,很多都與導演創作的分鏡頭手稿相差無幾。
當然,這得是畫畫特別牛逼的導演,很多導演也能把鳳凰畫成小雞,所以在影視劇組裡有句玩笑話——導演分鏡畫的好,美術、攝影、後期下班早!
趙閱芠對於香港電影從來都是瞧不上的,在他眼裡香港電影就是跟風、低俗和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包括鼎盛時期的香港電影也充斥著一味模仿、低俗搞笑的作品,它的沒落是必然的,甚至輝沒輝煌過都兩說。
就拿70年代來說,香港電影公司剛剛把電影製作週期從一個星期增加到了半個月,鮮有製作週期超過一個月的電影。
這裡指的是從籌拍到上映的全部時間,如果單指拍攝週期,那麼香港電影公司能用幾天時間完成一部電影的拍攝。
所以,香港電影只有簡單的劇本,甚至連劇本都沒有就跑出來拍攝的也不在少數。
羅峰現在畫的分鏡頭就不一樣了,上面全是一格一格類似於連環畫的插圖,其中包含對打場景,角色服裝,背景場景,甚至連角色的面部表情都畫得十分仔細,精湛的畫工完全能讓人腦補出一部電影來。
“霍元甲?就是你跟我提起的那部民國武打劇?”
蕭炎看了看羅峰的分鏡頭劇本,很快就回想起了一段不屬於他的記憶。
“我們的工作室成立後,第一部作品就用它怎麼樣?”
羅峰早已忘記兩人是在泅渡時才認識,現在他們的記憶是——有著共同理想和抱負的知己,而且這樣的知己還有好幾個。
“沒問題,不過你猜猜,佳藝會拿什麼劇本給我們?”
“不用猜了,八成是金庸劇,只有拍金庸劇才能節省創造劇本的時間。”
兩人相視一眼,都覺得這個答案不會錯。
他們確實沒猜錯,佳藝的確準備讓兩人出演金庸劇集,但並不是專門為他們量身訂做,而是本來就打算在電視臺運營初期拍攝金庸劇集來抗衡TVB。
佳藝電視臺的製作部和創作部,一早便買來金庸小說的電視劇版權,其中幾部小說的劇本改編已經完成,現在只需要選好導演和角色,再找一班手腳快的工作人員,便可以正式開工了。
第二天,兩人再次來到佳藝電視大廈,這次直接去了董事長何左之的辦公室,裡面還有幾位電視臺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