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男足和男籃(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個叫做林蛋大的傢伙,身體素質十分優異,1米88的身高是守門員的黃金身高,臂展達到兩米,彈跳驚人,神經反射極快。
這種天賦本身已經很好了,好好訓練絕對是一個優秀的門將,但他偏偏好吃懶做不願努力,需要別人拿鞭子抽才能走,此外大局觀和心理素質也不好,指揮能力就更差了。
這就是他在原本位面沒能打出來的原因,守門員光有身體可不行,更別說這人又不努力,這能打出來才是怪事。
大佬奪舍這種人就輕鬆多了,林蛋大在潛力加強後,身體素質甚至不比身材相近的吳皇遜色,而本就出色的神經反射,幾乎達到了人類極限,原地彈跳將來能達到90cm以上,這個資料完全是現在NBA的頂級水準,要知道這可是垂直彈跳。
這樣的身體天賦加上逆天的反應,如果再整天研究比賽錄影,不光研究對手的進攻,還研究自己隊友的防守,這樣的門將足以將整條後防線的水準提升一個檔次,用來對付亞洲球隊基本沒問題了。
大佬不相信這個年代的亞洲前鋒能用點球外的手段攻破林蛋大把守的球門,他在奪舍後的指揮能力和大局觀,足以打造出亞洲最好的後防線。更別說還有楚中天在中場幫忙指揮,中國隊的防線將來在亞洲絕對超一流,拿到世界上都算是二流頂尖。
大佬這段時間到處搜尋目標,發現這個時代的運動員意志力出眾,足球運動員也不例外,不僅訓練刻苦,職業精神也要比幾十年後強了許多。
特別是軍區的隊伍,雖然條件艱苦,又沒有多少工資,但大家真的以為國爭光為目標,對待足球的態度絕對比後來更純粹。
這也是一個後來爭論不休的問題,因為中國體育職業化以後,三大球反而越來越退步,特別是足球和籃球。
中國足球,在八九十年代也算亞洲強隊,一直不能出線除了自身實力不夠外,當時亞洲只有一到兩個出線名額也是關鍵,而且與亞洲足聯的為難也有很大關係。
眾所周知,足球比賽只要有幾次關鍵的偏哨,就足以讓實力相近的兩支球隊分出勝負。反過來也是一樣,幾次偏哨就能讓一支隊伍強行升一檔。
比如02年的韓國,還有18年的俄羅斯,你比他們強一檔根本無法保證贏球,這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說足球運動是世界第一運動,但也是最不公平的運動,這一點沒問題。
中國男籃也是受職業化影響最嚴重的運動,2010年以前,中國男籃一直是亞洲頂級強隊,七八十年代的中國男籃稱霸亞洲,九十年代是奧運會八強,當時在國際上也算二流強隊了。但當姚明退役後,中國反而不出人才了,連在亞洲也只能算強隊之一。
中國三大球裡,只有職業化程度最低的中國女排,反而能在二十一世紀重回巔峰,這讓人不得不感嘆:中國體育是不是真的不適合職業化?
因為能證明這個觀點的例子有很多,那些依然施行舉國體制的運動,反而能在奧運會上處於壟斷地位,甚至逼得奧組委將舉重、跳水、乒乓球等中國強勢專案的參賽人數進行嚴格限制。
這種小動作讓人噁心,只要是中國隊強勢的專案,奧組委就不停修改對中國不利的規則,還不行就放限制參賽人數的大招,乒乓球便從3個參賽名額縮減到2個。
但中國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女子舉重專案,每個專案每個國家只能一個人報名,而每個國家只能報4個級別,奧運會28個大項裡只有女子舉重才有這個規定。
如果純粹以報名成績來確定參賽名額,那中國光是在女子舉重專案就能多拿走至少十幾枚獎牌。
但反過來看其它的專案,菲爾普斯一個人就可報8項,但對於中國的優勢專案,全都對參賽人數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對於美國的優勢專案,這種限制非常少。
這更說明舉國體制才是中國體育現階段最適合的體制,大佬覺得這個看法沒錯,但前提是建立在貪汙腐敗無法抑制之前,以及建立在依然是外行領導內行之前。
如果哪一任大佬覺得是時候整頓一下娛樂圈和體育屆這兩大中國黑暗面的時候,那時中國的電視電影,還有中國的足球和籃球就能迎來春天了。
當然,還有一個同樣嚴重的問題,光廉政也不行,足協裡要都是懂足球的人,籃協裡要都是懂籃球的人,不管什麼運動,只要搞體育就得要專業人幹專業事,如果還是這樣外行指導內行,哪怕沒有貪汙腐敗,最後也要出大問題。
八十年代,這種只為撈政治資本的人只有一半,體委裡總歸有不少是內行人,再加上舉國體制留下的人才庫,男足和男籃裡有不少天賦不錯的球員,這才讓男籃和國足勉強在水平不高的亞洲算是強隊。
可如果不能真正發展國內的聯賽,一味靠去歐洲或美國提高水平,中國男籃和男足還是無法起飛,因為那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中國必須先把自己的職業聯賽辦好,先把自己的人才基地打造好,等到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才補給,這時再把一些頂尖的球員送到歐洲五大聯賽,送到NBA去鍛鍊,並且不斷提高國內聯賽的比賽強度,這樣才能讓中國足球和籃球真正起飛,否則永遠都無法崛起。
其實說白了,足協和籃協既然是國家管理,那就是“人治”。
“人治”的好處和害處都很明顯,如果掌權者是個內行人,並且一心希望將男足或男籃帶成頂級隊伍,那麼在這位一哥的帶領下,職業聯賽必然沒有那麼多么蛾子。
中國男足和中國男籃只要有一個良好的國內聯賽進行鍛鍊,再有一批大佬奪舍的天才起到偶像作用,把十幾億的人口基數調動起來,長此以往,必將取得真正的“中國速度”。
那時就算沒有大佬的奪舍,國足十年衝出亞洲,二十年稱霸亞洲,三十年世界盃小組出線,這完全是一個合理的YY。
但前提是中國足協能變成世界上最廉政、最專業的足協,這樣八十年代的那批在亞洲算是出色的球員,再加上楚中天、陳英雄、林蛋大,中國隊完全能對亞洲球隊形成碾壓,除非裁判偏哨到了離譜的地步,不然真吹不死這樣一支中國隊。
中國男籃相對來說更容易取得成績,只要有兩個大佬奪舍的超巨壓陣,再有四五個在NBA能打上首發的幫手,萬一不小心碰上個姚明這樣的真實球星,那時組成三巨頭模式的中國隊,完全能在奧運會上與美國隊掙一掙長短了。
但是大佬最終沒有在內地找到一個網球領域的宿主,原因不是沒有好苗子,而是內地的環境不適合網球運動員發展。
這個是真沒辦法,再天才的網球選手也得有對手才能成長,但在國內還沒有高質量的網球比賽,出國打比賽也很麻煩,一個人再天才也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大佬直接從福建軍區以兩倍音速突破了臺灣海峽,直接在臺北找到了一個註定要叛變我黨的富二代。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