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牧塵和楚中天(第1/3頁)
章節報錯
PS:大綱式寫法,然而大綱多得一比,我儘量寫完,儘量!
大佬一向不喜歡去北京,那地方總是讓他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但別的地方就沒有這種神奇的感覺了,這次他的目的地是唐山。
牧塵這個名字根本不需要改,這個不久前在全國青年錦標賽200米專案跑出22秒05,最終取得第五的17歲小將,實際上才剛剛練習田徑兩年,上量訓練才剛剛一年。
這個成績並不算好,第五也說明了問題。
但是牧塵15歲才開始練習田徑,17歲能有這個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
大佬能看出牧塵的天賦要比前四位更好,田徑場上的金言玉律是“六分天賦,四分訓練”,即一個田徑運動員成績如何,天賦佔了六成,後天的科學訓練佔了四成。
美國短跑名將迭出,但他們並不廣撒網,而是科學選材,不組織大規模選拔,以教練判斷好苗子的經驗,加上部分關鍵指標,篩選出一批苗子,然後進行培養。
特別是短跑,這是無氧代謝功能為主的強度運動,人的遺傳基因決定了天賦,後天的訓練只是怎麼發揮出這些天賦。
中國人這一百年吃都吃不飽,又沒有成熟的選材和訓練機制,特別是大量不稱職的田徑教練為禍一方,他們幹得是摧毀幼苗的工作,而不是伯樂。
牙買加在70年代就已經是田徑強國,但遠沒有21世紀那種壟斷的成績,這時美國才是田徑王國。
但自從牙買加田徑隊主教練米爾斯上任後,他親手負責鮑威爾、弗雷澤、博爾特、布雷克等人的訓練。而在他擔任國家隊主教練期間,牙買加隊一共拿到71個世界冠軍,可見一位優秀的教練遇上跨時代的運動員,才能促成了牙買加田徑王國的崛起。
牧塵絕對是一個天才,雖然天賦不如鮑威爾和博爾特等人,但他的體內有一種可以改進與瞬間速度有關的肌肉纖維,這能讓他在跑道上更迅速。
這種天賦,正是牙買加人天生適合短跑的關鍵,超過70%的牙買加運動員體內都有這種可以改進與瞬間速度有關的肌肉纖維。
但是牧塵的教練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教練,大量不科學的訓練方法,一味加重訓練量以求短期成績,牧塵訓練後的身體損傷來不及恢復,營養又跟不上,這些已經讓他的身體處在透支之中,長期積累的運動損傷越積越多,這時的他已經非常容易受傷,而這個年齡一旦受傷,基本就告別田徑賽場了。
大佬一見到牧塵,就決定要奪舍他。
牧塵的天賦不遜色30年後的蘇炳添,但他最擅長的是200米,其次也不是100米,而是400米。
這卻更符合大佬的要求,牧塵的百米天賦就算遇到一位名師,一心訓練百米,最多也就是張培萌的水準,成就不如蘇炳添。
但被他奪舍後就不一樣了,牧塵的天賦在加強以後,最擅長的200米有希望跑進19秒30,這是博爾特在2009年才突破的極限。400米成績在奪舍後,依舊有打破世界紀錄的能力。最差的100米,奪舍後也會有9秒80左右的成績,這在1990年之前,足夠他稱霸一時了。
牧塵現在17歲,未來三年正是他水準大漲的階段,只要接受科學的訓練,每隔一段時間,他的成績就會上升一截,兩年後足以傲視全國。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把他弄進國家隊?
最差,也要讓他進入北京隊。
中國最好的田徑教練大部分都在北京,儘管也是遠不如美國,但至少練廢的機率不大,要知道牙買加現在的訓練水準也說不上有多高。
“瑪德,這個牧塵將來退役,必須讓他去中國田徑隊當總教練!”
大佬知道這個職位,才是讓人才井噴的關鍵。
那時就算他不再奪舍,中國類似蘇炳添的天才也絕不止一個,牧塵退役後去當田徑隊總教練,很可能會讓中國湧現出大量破10的飛人。
現在牧塵的最大問題就是教練,蕭炎和吳邪到了北京後,第一站是體委直屬的“奧運備戰領導小組”。
兩個愛國港商自然受到了體委領導們的熱烈歡迎,第二天還被邀請參觀了一些運動員的訓練,但兩人卻想不出把牧塵調來北京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