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雙鬼組合(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果過幾個月把“吃豆人”也開發出來,那時候靠這兩個遊戲帶來的鉅額收入,就足以支援他開發16位微處理器的個人PC,外加DOS系統了。
當然,韓立肯定不會這麼做,必須要有一家由白人宿主控制的電腦公司,主動來找他製作一款DOS系統,這時他才會與其合作,一塊把幾年後IBM和微軟創造的新時代提前兩年搞出來。
現階段除了積累工作,他還要幫香港那邊搞定電腦特效的問題,這算是新增加的第五個任務,貌似也挺忙的。
韓立的兩家公司都是在慕尼黑工業大學成立,他當然知道近水樓臺的好處,慕尼黑工業大學的“電腦科學”在全球排名第11位,這樣一個出色的人才輸送基地,他怎麼會放過?
未來,他甚至打算與慕尼黑大學合作開發一些專案。
這種事只要他肯出錢,院方基本不會拒絕,怎麼說他也是慕尼黑大學出身,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自己,他的成就都與這所大學有關。
所謂的“電腦科學”,是一門包含各種各樣與計算和資訊處理相關主題的系統學科,從抽象的演算法分析、形式化語法等等,到更具體的主題如程式語言、程式設計、軟體和硬體等。
這麼說吧,怎麼開發以16位處理器為核心的個人電腦,怎麼開發與之配套的系統,甚至如何開發16位CPU的架構,這裡的很多學生都掌握其中一部分技術,只要有一個人能將他們的技術整合起來,並提供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這時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援,他們取得任何成就都不算奇怪。
慕尼黑工業大學在這方面排在歐洲前三,韓立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堆技術過硬的學長和學弟幫忙。在有需要的時候,他甚至可以向學校請求一些幫助。
現階段,他主要是帶領“避難所科技”和“魔法科技”的技術帝們進行軟體方面的工具開發,以及發明一些與電影拍攝器材相結合的硬體工具,這些裝置能用來提升後期製作的效率,而機械方面正好是慕尼黑工業大學擅長的領域之一,在這裡做一些輔助拍攝工具簡直大材小用。
這些人並不知道自己開發出來的小東西有什麼用,韓立根據這些人的特長,先把工作分開交給自己的兩個公司完成,然後又給每個人佈置不同的任務,這使得每個人的工作單拿出來似乎沒什麼用處,只有將其組合起來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這對韓立的要求非常高,他只有對電影拍攝器材、電影后期製作,以及電腦軟體方面的知識全都瞭然於胸,才能將這些不同領域的東西捏合到一塊。
這也是全球目前就一家“工業光魔”能製作複雜的電腦特效的原因,其它新成立的工作室都在像嬰兒學步一樣摸索著,實在沒幾個人能掌握這麼多不同領域的知識,更別提將其融合了。
現在世界各地雖然有不少的電影公司,還有新成立的特效工作室,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特效製作,但規模和質量完全無法與“工業光魔”相媲美,要製作《星球大戰》這樣的電影,八十年代前只有“工業光魔”這一家。
慕尼黑工業大學不缺乏電腦方面的技術人才,但是電腦特效不光有程式設計師就行,還要有各個領域的人才配合,所以“魔法科技”依然在招聘這些不同領域的精英。
老實說,他的學弟學長們,也並不願意加盟他的兩家公司,這幫人更像是來練手的,韓立會給出豐厚的報酬,他們既能在學校內賺錢,又能透過韓立的奇怪要求鍛鍊自己的技術,可謂一舉兩得。
但是加盟他的公司不是個好選擇,這些傢伙畢業後都想著進入全球五百強企業,怎麼會給一個華裔同學打工呢?
所以兩個月以來,韓立的兩家公司只在慕尼黑工業大學裡高薪招到十幾人,這裡有一半還是畢業後碰壁的學長,反倒是從其它大學的往屆畢業生裡招到不少人才。
韓立也不在意,歐洲又不是隻有一家慕尼黑工業大學有人才,各國都有不少對口的年輕人才供他挑選,他只要給出優厚的待遇,不怕招不到人才。
全球500強雖然好,但是工作壓力也不是一般的強,他的兩間公司卻主要以創新為主,整個公司都是年紀相仿的年輕人,一群人天天鼓動的都是些新玩意,但是待遇一點都不差,氣氛卻要比大公司輕鬆多了,實際上非常符合年輕人才的胃口。
韓立有信心,那些一開始不願意到他公司任職的學長們,只要在這裡工作一個月,習慣了這裡自由闊達,積極創新的氣氛,再去大公司一定適應不了那裡等級森嚴,追求穩定和保守的氣氛。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他只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將“避難所科技”擴充成了一家30餘人的軟體公司,並且分成了四個部門——一個負責對BASIC語言修改和擴充套件,一個負責編寫解譯器,一個負責出去跑商接任務開發軟體,一個負責開發遊戲。
“魔法科技”也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家擁有十多人規模的影視特效公司。
這兩家公司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全公司沒有一人年齡超過35歲,連30歲以上的都不多。
這種新興行業,一個年輕朝氣蓬勃的團體將充滿創新精神,他們可以跳出舊體制的限制,而且年輕人學起新東西也更快。
韓立已經向蕭炎立下軍令狀,魔法科技在年底就可以為他提供特效製作上的幫助,而且效果不會比《星球大戰》中的差。
他會有如此信心,當然是因為大佬把“工業光魔”近幾年的開發成果全偷過來,並傳給了他。
這種作弊相當於AMD完全掌握了INTER的開發成果,再加上自己的開發成果,後者將永遠也翻不了天。
7月底,張起靈並沒有參加“超級男聲”的選拔。
他住進了吳邪的家裡,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兩人一對上眼就產生了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很難解釋這種感覺。
很快,兩人相處後就發現,他們真正有共同語言的不是音樂,居然是“鬼怪”?
這個發現讓兩人都有點懵逼,但那種親密的感覺卻更加強烈了。
在這種情況下,兩人談論的話題突然從音樂,一個90°漂移轉彎跑到了神鬼上,然後自然談到了鬼片,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你還參加什麼超級男聲,我們去拍恐怖電影不好嗎?”
吳邪覺得張起靈沒必要參加超級女聲,他看了對方的作品,那兩首歌完全可以出單曲專輯了。
張起靈的唱功這十幾天在他的點撥下,提升的也非常迅速,可見他的底子非常好,而且對中式樂器的掌握不比他差,缺點是對西方樂器沒有太多研究,連鋼琴也只通了半竅,這是他今後要增強的地方。
但要說去參加“超級男聲”,吳邪覺得沒有這個必要,這種自己就有超強創作能力的天才,跑去參加比賽不是掉價嗎?
“幫我出專輯的事情不著急,我對你的劇本更感興趣。”
張起靈看過吳邪拿給他炫耀的一個劇本後,就對拍攝恐怖電影莫名其妙的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