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林動和吳邪,還有小李察一塊請金庸和邵逸夫在佳藝食堂吃了飯。

這兩個爺爺輩的大人物,對於小李察很和善,哪怕昨天剛剛被懟的邵六叔,今天面對這樣一個優質正太也難以生出負面情緒來。

但六叔想要挖人的企圖就算了吧,小李察如果能被人挖走,那一定是大佬又想坑誰了。

第二天,金庸和邵六叔已經錄完節目回到家裡,但有一個沒開啟電視,只有一個準備看看昨天錄製的效果如何?

他們昨天錄完自己的部分就離開了,佳藝沒讓他們留在現場觀看,所以20名參賽選手都只知道自己的成績,但卻不知道自己在鏡頭裡的表現,更不知道其他選手的表現,這反而讓他們比普通觀眾更期待播出時的效果。

佳藝昨天錄製完後就連夜開始趕後期,最大的工作量是用字幕的方式把問題顯現在電視螢幕上。此外就是將原片進行剪輯,本質上與電視劇的剪輯沒什麼不同。

這個年代,現場直播都沒有字幕和配樂,所以要區分是否現場直播,只要看有沒有字幕和BGM就好了,只要有這些東西,那八成是後期加上去的。

但也不是說現場直播沒法插入字幕和音效,這個年代的技術足以做到彩色特效字幕和音效的現場插入。

只是這些這技術對於裝置的要求太高,還得專門訂製裝置,找人編寫程式,培訓操作人員。

這也是IBM和微軟等公司賺錢的地方,現在軟硬體裝置都需要按客戶的要求專門定製,市面上還沒有較為統一的直播裝置和操作軟體,電視臺都是提出要求定製,價格自然和昂貴。

大佬剛剛才得到白馬幫的小金庫,當然不可能一早就為這個節目下如此血本。

第二天觀眾收看直播時,他們看到的答案選項,還只是和字幕一樣的簡陋狀態,雖然這個年代的觀眾一點都不覺得這很簡陋。

錄製現場在二十年後看來也很簡陋,參賽選手面前沒有顯示螢幕,只能看著遠處一個由投影機播放的畫面,每道題先由主持人念出,然後投在幕布上讓選手細看。

還有“求助現場觀眾”環節,佳藝連個投票器都沒有安裝,因為這東西也要訂製,價格貴的一筆。

節目組一合計,那東西太貴不值得搞,暫時用土辦法湊合一下得了。

結果每個觀眾座位都放了一個A4紙大小的牌子,上面用膠帶貼著四頁紙,分別寫著ABCD的選項。一旦選手求助現場觀眾,他們就把自己認為的答案翻開舉高高。

這種方法不止LO,統計起來還沒效率,也不夠準確。

但還是那個道理,70年代的技術條件就是這個樣子,就算讓美國電視臺來做這檔節目,第一季的效果也不會比佳藝好。

晚上7點,香港人準時坐在電視前,心中無比期待這檔創意無限,又有十足噱頭的節目。

佳藝的“節目表”,現在也比較簡陋,隨著四檔新節目陸續開播,以及將來自主時間的不確定性,很多節目都會有不小的調整。

目前,佳視臺在下午6點6點30分,固定播放三十分鐘“今日要聞”節目,主要播放香港內的綜合新聞。

下午6點30分7點,佳視臺會播放“國際要聞”,這當然是播放國際上的綜合新聞。

週一、週三、週五的晚上7點7點50分,暫時播放“百萬富翁”節目,將來則有可能要挪到週末去,這樣更方便錄製。

週一至週五晚上7點55分8點45分,是佳視臺目前收視率最高的“八點劇場”,主要播放自制電視劇集。

很明顯,佳視臺將來會將晚間時間分成“七點檔”、“八點檔”、“九點檔”,分別播放兩部劇集,然後其中一小時改為綜藝節目,這樣就可以保證至少有三個小時在收視率上吊打TVB。

現在“百萬富翁”只能臨時放在七點播放,儘管節目裡有諸多簡陋的地方,但也有許多讓人讚賞的地方,特別是當那首《大富翁2》的經典BGM響起後,整個節目的氣氛瞬間就上了幾個檔次。

這首旋律輕快的音樂是《大富翁2》裡絕版的一首BGM,只在這一代作品裡出現過,但卻是整個系列裡旋律最出色的BGM之一。

第一季的《百萬富翁》欠缺的只是電腦特效,但在“遊戲主景”和“燈光效果”的佈置上很出色,光是佈景方面就花了數十萬港幣打造各種道具,燈光系統更是全套進行了更新,整個錄製現場極具現代感,光線也可以調節成各種風格,適應不同的綜藝節目。

“電腦視像”雖然是當下最先進的技術,但在全世界範圍真正願意下血本做的電視臺不多,大部分電視臺都是進入八十年代後,才會逐漸引入最新的電腦技術和裝置。

此外,佳藝在“錄製裝置”上也更新了一批新機器,買入了四部價值兩萬美金一臺的專用攝像機,這幾部機器不光能用來錄製這一檔節目,佳藝今後的綜藝節目都會使用這些最新購入的機器,包括最新的燈光系統也能通用,這使得佳藝的綜藝節目在畫面質量和效果上要比TVB和麗的有了不小提高。

“音樂效果”就不用說了,除了這首開場BGM,吳邪還抄來《大富翁》系列中的四五段BGM用在不同場景上,全都是旋律輕快的風格,十分適合這檔節目,遠遠將TVB和麗的甩在身後。

佳藝甚至在“現場觀眾”環節都特別做了安排,節目開始錄製前,就會有人帶領大家配合一些大笑、鼓掌、歡呼之類的動作,先拍下來作為後期剪輯使用。其中顏值較高的觀眾可以享受坐在前排的待遇,這樣攝像機掃過觀眾席的時候,拍到的就是顏值很高的美女或帥哥了。

毫無疑問,佳藝藝員訓練班中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們,肯定每一期都要來現場充當免費的“職業觀眾”,專門表演被節目打動,當場流淚、歡呼的觀眾。

這種表演需要一定的演技,這些學員最適合不過了,而且還不用給錢,顏值也大都比較高。

這些內部人員,每次錄製之前都會在後臺化完妝之後穿插在觀眾中間,任務是在觀眾中間配合臺上演出,帶動現場觀眾的活躍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