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晚上,四百萬香港人萬眾矚目的“幸運大抽獎”開始了。

佳藝方面為了減少外界對於抽獎公正性的質疑,並沒有讓成年藝人去抽獎,而是讓11歲的小李察和12歲的小賽風,這對無數人看著眼饞,但卻不敢打注意的金童玉女,前往堆滿信封的房間抽取第一期參賽名單。

一位攝像師始終跟拍這對正太和蘿莉,電視前的香港市民見到佳藝讓這樣一對純潔無染的金童玉女抽獎,本能的就在心裡減少了對佳藝作假的懷疑。

佳藝方面也沒必要作假,真以為那十五道題好回答嗎?

先不要說最後五個難度逆天的高階題,即便是前五個低階題,除了第一道問題屬於白送外,即便一個正牌大學生也很難保證能全部答對另外四題。

這還只是前五道初級題的難度,這個破節目的問題越往後難度增長越大,而且是物理化、語文歷史、地理政治、影視、生活常識等等全部涉及,全部答對15道題的可能性,比中3T還小几十倍。

此刻的香港市民還不知道題庫的坑爹程度,不少人覺得就算自己拿不走一百萬,但拿走十萬八萬還是很有機會的,這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所以這時有數十萬人正在電視前觀看抽獎,十幾萬參加抽獎的觀眾就像在賭馬一樣,死死盯著兩個熊孩子對著一屋子堆積如山的信封亂丟亂拋。

這也是讓觀眾認為沒有作弊的做法,兩個小孩子先把信封往天上亂撒,然後每次隨機接住一兩封,這麼個抽法基本不可能作弊了。

但這是對人類而言,大佬卻是暗中玩了點花樣,第一期的參賽者充滿了大佬的惡趣味!

這些信封裡並沒有參賽者的名字,每個信封裡只有一張戲票和一個電話號碼,一會拆信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是未拆封狀態,這在人們眼中幾乎沒法作弊。

那怎麼知道是誰獲得了參賽資格呢?

當小李察和小賽風把二十個信封抽出來後,兩人在攝像機的全程跟蹤下,又來到了一個事先準備好的電話旁,隨後由小李察負責逐一打電話詢問和確認參賽者的資料。

小李察已經特殊訓練了三個月,此時言談舉止間鎮定自若,特別是打電話的時候思維清晰,談吐利落,甚至能時不時冒出兩句幽默的玩笑。

但最好笑的還是兩個接到電話的人,當邵六叔的電話被打通,小李察聽到邵逸夫的名字後,還特別念出了邵逸夫寄來戲票的座次,結果毫無懸念,那是一張最便宜的後排座位。

小李察還特意問了一下,為什麼邵六叔要去看第二遍《一奏傾情》。

邵逸夫感覺自己被打臉了,還是被一個小屁孩給打臉了,但他萬萬想不到自己會被人從十幾萬人裡抽出來。

至於為什麼去看第二遍電影,那還用問嗎,當然是為了抽獎。

他去參加首映禮只有邀請函,去自家戲院的包間看戲又不用花錢買票,可不花錢就無法參加幸運抽獎,於是六叔只能自己掏錢買了一張最後一排的戲票。

電話那頭的六叔雖然臉色通紅,但他自己都不相信這是作弊,他很清楚自己只寫了電話,那張戲票上又沒有名字,佳藝怎麼可能在十幾萬張信封裡故意找出他來?

金庸也是如此,老金的電話一被打通,連自己都矇蔽了,電視前的觀眾再次沸騰!

但這麼巧的事情,終於讓不少人覺得疑惑,難道事情真有這麼巧?這真的不是作弊嗎?

然而,小李察手上的信封確實全都沒有名字,只有一串電話和一張戲票而已。

這怎麼能在十幾萬張信封裡找出來,然後內定?

這時的觀眾不知道,還有四個日後鼎鼎大名的參賽選手被抽了出來,可惜現在沒人知道他們是誰,因為兩個外國佬叫尤德和棚頂康,還有兩個普通百姓,一個叫張子豪,一個叫葉極歡,鬼知道大佬把這兩個狠人弄出來想幹嘛。

但話說回來,這真的沒作弊碼?

這個還用問,小李察當然作弊了。

他身後的攝像機雖然從抽取信封到打電話,整個過程一直跟在他身後。

但這個年代的攝像機無法拍清楚信封上的字跡,電視也沒法清楚播放,所以觀眾們根本看不清那一連串數字。而沒有名字,大佬也無法從十多萬張信封裡得知它們的主人。

因此小李察拆開信封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按照信件上的電話和戲票來公佈和打電話,而是把背好的六個電話號碼打了出去,但他逼真的演技和年紀掩蓋了真相。

從始至終,電視前的觀眾沒人懷疑小李察,誰也不會想到這個11歲的孩子能提前背下六個電話,並且如此逼真的看著紙條打出去,這個演技比蕭炎都牛逼。

大家根本就沒往這上面想,於是小李察光明正大的完成了作弊。

如果繼續採用這樣的抽籤方法,那在電視和攝像機有足夠進步前,小李察想叫誰來參加比賽,就可以叫誰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