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新精武門(第1/3頁)
章節報錯
蕭炎在呆灣為公司談回一份讓羅峰覺得應該是出賣了色相的合同,邵氏有什麼道理給出這樣一份離譜的分成協議?
羅峰從美國返港後,依然得到了香港媒體的讚揚,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評選,沒有電影是《追隨》的對手,藝術性不代表能不顧技術和技巧,一部連劇情流暢度都做不好的電影,再怎麼諷刺,再怎麼反映現實,那也是誇誇其談。
香港媒體的打抱不平當然沒什麼卵用,倒是嘉禾傳來的訊息讓羅峰的不爽減輕了許多。
3月26號,《追隨》在呆灣上映,頭一週就取得了180萬新臺幣的票房成績。
這時港幣和臺幣的匯率差不多,基本可以當做港幣計算。
東南亞各小國統計票房要慢一些,但這個年代東南亞票房不差,通常會是香港+呆灣票房之和。
韓國和日本得看宣傳,做不好可能沒有香港本土的票房多,但能火起來光是韓國票房就不會比臺灣少,日本票房甚至能與香港+臺灣+韓國的票房持平,這是香港電影最重要的市場。
4月份《追隨》會先在韓國上映,5月份日本也會上映,他雖然只有10%的海外票房分成,但算起來也不少了,畢竟還有一早拿到手的300萬現金買斷費。
日本市場大,但必須跟本地發行商合作,票房能拿到三四成已經不錯,再分給中原娛樂10%,嘉禾自己拿到的也不算多。
羅峰會選擇三百萬的保底費,其實是不太看好這部電影在東南亞的市場。
香港人這會倒是瘋狂舔他的屁股,但上映時罵聲可不少,羅峰覺得以土著的智商,估計看上四五遍也看不懂,東南亞票房不會有多高,先拿三百萬保底才是最穩妥的選擇。
四月份,股災繼續往壞的方向發展,恒生指數已經跌破1100點,專家們紛紛預測香港股市還要繼續跌下去,這個月很可能跌破900點。
從股災開始到現在,差不多三個月了,羅峰從上個月開始陸續買回了先前瘋狂賣空的股票,但過億的資金並沒有停留多久,轉手就都買了日本水泥公司股票,此時的羅峰已經默默吃下上億股,但股價並沒有太多上漲。
羅峰倒不擔心股價不漲,他反而擔心股價長得太快,誰都能看到的機遇,那就離災難不遠了。
一提到日本,羅峰看著吳邪從東京買回來的家庭錄影機,這東西可真是又笨又重又難看。
現在這東西可是新鮮玩意,在日本也是高階消費品,但羅峰想到的是一個在十年後比票房還賺錢的電影衍生領域——錄影帶市場。
家庭錄影機是去年剛剛推出市場的前沿科技產品,日本和美國的電影錄影帶市場,今年才剛剛形成,目前推出錄影帶的電影只有十幾部,大多都是情色片。
美國八大電影公司還沒看到這個新興產業的潛力,幾家公司甚至會在未來幾年賤價賣不少錄影帶發行權,比如幾十萬美金打包買走幾十部電影的錄影帶發行權,這可絕不是開玩笑,而是切實存在的情況。
大佬自然開始想壞主意了,他的宿主可以在美國和日本成立錄影帶發行公司,趁著大公司還沒反應過來的好機會,他若是先買下一兩百部電影的發行權,那真是做夢都要笑醒了。
香港當然也不能放過,連美國和日本都後知後覺,邵氏和嘉禾更不會在意這種東西。
吳邪買這臺機器時,聽售貨員說銷量並不好,一是太貴,二是沒資源,大部分人買回家後,幾乎只能播放自己拍的VCR錄影帶。
現在家庭攝像機更是貴的坑爹,兩臺裝置的高昂價格。擋住了99%的中產階級,暫時只有富裕家庭才能消費得起這種東西。
“這不是和VR差不多嗎?”
大佬心裡暗暗想到,當年他嗝屁的時候,正是VR概念開始炒作的時候。
那時誰都知道十年後肯定是VR時代,但在裝置和資源都不成熟前,真的沒多少人會去盲目消費這種東西。
現在家庭錄影也差不多,這東西還沒在香港開賣,又正好是股災時期,相信就算買下整個邵氏影庫的錄影帶版權,那也用不了多少錢。
大佬很清楚錄影帶市場的發展,過幾年電影錄影帶的資源會慢慢多起來,但直到83年前,還是六七十美金一套,再加上昂貴的裝置,老百姓真的沒有消費的動力,有這些錢都夠看十幾部大片了。
家庭錄影市場是在83年以後才開始加速發展,主要原因是錄影帶的價格降了下來,從原本的六七十塊降到了三四十塊,等到80年代末又降到了二十多塊,同時錄影機器的價格也在逐年下降。
這時普通消費者才開始接受家庭錄影,因為去電影院花幾美金只能看一遍,但如果花二三十美金買回來珍藏,一家人一塊看,想想倒也不算吃虧。
這就是說,現在距離錄影帶市場成熟,至少還有七八年的時間,他有足夠時間安排宿主提前佈局。
大佬知道家庭錄影市場最賺錢的是格式,索尼等巨頭每隔十幾年就要打響一次格式戰爭,每一次都關係到數十億美元的利益,誰掌握了這一代的格式,誰就能向全球市場收取長達十幾年的專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