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經典歌曲在二三十年後都會被唱片公司重新編曲,出來的效果只會更好,就像金庸的修訂版一樣,雖然每次都會刪減和增加一部分情節,但整體質量會變得更好。

蕭炎和方夢華在臺北、臺中、桃園、高雄走了一圈,如果換成邵六叔,那麼絕不會給他介紹當地的業內人士,這些人脈都是千金難買的資源。

方夢華卻給他介紹了一些當地有實力的圈內大佬,這就讓蕭炎有些受寵若驚了。

“人脈”這種東西連自己人也不會輕易拿出來分享,要知道她今天給蕭炎介紹了呆灣的某家院線負責人,過幾天蕭炎就可以取而代之。

但是方夢華的精明在於,她看得出來什麼人有原則,什麼人應該小心防範。

羅峰看似正經,但絕對做得出這種過河拆橋的事。

蕭炎看起來吊兒郎當,但只要別人真心對他好,哪怕這些呆灣發行商主動拋下邵氏來找中原娛樂合作,蕭炎也不會理會,他寧願自己少賺錢,也不會這麼坑邵氏。

方夢華這次沒有請示邵六叔,就做出了“中原娛樂”在香港與邵氏院線在票房上五五分成的決定;呆灣地區則是票房30%分成;東南亞和韓國25%票房分成;日本20%票房分成。

邵氏能從中能賺多少,蕭炎不會去過問,因為這與他沒有關係。

不過蕭炎知道邵氏賺的未必有他多,就拿呆灣來說,“中原娛樂”先拿走30%票房,剩下的才是邵氏與及當地合作院線的分成,人家地頭蛇再孫子,怎麼也要分走至少40%的票房,邵氏與“中原娛樂”分到的利潤差不多。

日本的本土發行商更強勢,你不交出至少50%的票房利潤,別想進入這個市場。

“中原娛樂”這期間什麼都不用管,邵氏卻要負責海外發行上的一切大小事務,這部分投入的精力和財力都不小。

所以這個待遇沒法再挑什麼了,《一奏傾情》若是能在亞洲拿到五千萬以上的票房,中原娛樂最少能從中獲得一千兩百萬的收入,這足以支援“中原娛樂”全年的開支了。

如果還想賺得更多,就得自己鋪設發行渠道,但這需要時間和金錢,中原娛樂至少在三年內還得靠邵氏和嘉禾來賣外埠。

蕭炎這幾天走下來,發現這些呆灣的業內人士對於他很客氣,這應該不是因為他長得帥,而是他身後的“中原娛樂”風頭太盛。

《追隨》還是未能給華語電影拿回歷史上首座奧斯卡獎盃,但這部電影已經為華語電影在歐洲創造了歷史。

連呆灣人也知道奧斯卡不是那麼容易獲得,整個亞洲也才拿了三次而已,還都是日本在20多年前獲得,如今《追隨》能入圍大名單,這已經突破華語電影的歷史了。

蕭炎還有一個發現,那就是呆灣人說話一點都不嗲,也不知道是哪個混蛋跟他說,呆灣人說話都是娘娘腔,他這幾天見到的這些人不僅不嗲,還帶著天南地北各種口音,但就是沒有娘娘腔口音。

好吧,他並沒有認識到,自己接觸的大多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

“你這部電影有沒有機會拿到小金人?”

蕭炎和方夢華離開呆灣時,後者放下手上幾份《追隨》衝擊小金人失利的報道,忍不住問道。

“我可以負責任的預測,這部電影百分百能進最終提名,但百分之九十九會落選。”

蕭炎對於得不得獎並不在意,他們現在更需要高票房,就算要拿獎也是去歐洲拿,奧斯卡的那個小金人,他們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拿到。

大佬自然同意這個看法,但這裡有一個問題——他能在蕭炎離開呆灣前控制他去金陵女中門前蹲了三天,差點被人當色魔抓起來,那豈不是說明他在上海有了中轉站,這才又可以在宿主之間隨意穿梭?

這確實是重點,大佬當初只用了59分鐘就從香港飛到了上海,然後一頭扎進了氣氛火熱的美影廠,除了在人家上廁所的時候可能不會尾隨外,基本是一刻不停地尋找可以奪舍的宿主。

如果早幾年過來,這裡或許有很多適合的目標,但現在浩劫已經到了尾聲,美影廠兩個月前恢復了自由創作,這會憋了快十年的大師們,都像年輕了十歲一樣,廠長的桌子上已經堆了無數企劃,整個美影廠終於恢復了生機。

這種時候,大佬很難找到能奪舍的目標,所以在守株待兔的戰術失敗後,他果斷改為主動出擊,人為創造奪舍機會。

還是在《追隨》衝擊奧斯卡失敗的同一天,大佬終於在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基友身上,找到了奪舍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