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經過兩週展映,最終有5五部電影進入“金熊獎”提名名單,這兩週在歐洲大放異彩的《追隨》,自然不會連提名都拿不到。

3月3日,終於來到萬眾期待的紅地毯和頒獎環節,但有點詭異的是,今年最熱門的電影,居然最低調。

吳邪這次是一個人來德國,自然也是孤零零地一個人走紅地毯,沒有劇組比他更低調了。

但那是指聲勢,若要論風騷程度,他一個人就足以搶走所有人的風頭。

大佬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讓吳邪在全世界露臉的機會,一早便為他定做了一件《撕裂的末日》中男主角的同款中山裝式教士服。

這部電影的好壞姑且不論,但男主角的服裝著實驚豔,那一身看起來像是軍裝風格的教士服,初看有點像魔改的風衣,仔細一看似乎更像中山裝,整體給人一種將殺氣內斂,但依舊酷勁十足的感覺。

吳邪穿著這麼一副炫酷時髦的衣服走上紅地毯,一露面就謀殺了無數膠捲,引起了大量影迷的歡呼!

香港來的少數媒體,更是感覺無比榮耀,這種場面可太少見了。

歐洲媒體這一週沒少對這部來自香港的電影進行報道,雖然這並非香港電影第一次進入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但能被最終提名走上紅地毯,這次是僅有的三次之一,也是最被看好能拿獎的一次。

《追隨》經過兩週展映,早已積累了不俗的口碑,被認為是本屆“金熊獎”的頭號大熱門。

電影節的2位主席和9位評委,大都給出了正面評價。

媒體也在不斷重複著這部電影的結構和剪輯是如何驚豔,還有那些參加展映的觀眾,他們的口口相傳對《追隨》的口碑起到了很大的傳播作用。

這些影迷在鑑賞能力上,要比普通人要高出許多,所以對於這種風騷的敘事結構,突破性的剪輯方式,希區柯克時代的質感,不缺乏刺激性的劇情,沒道理不給出五星好評。

不僅如此,這些人看過電影后,還會介紹給親朋好友,甚至與陌生影迷在影院外的露天咖啡店聊得起勁,整個柏林這一週都在熱烈討論這部電影,口碑自然傳了出去。

吳邪在頒獎典禮前,便收到了不少歐美大型片商和電影公司的邀請,這些人與他洽談的都是海外發行權的事情。

他不是導演,但卻能代表羅峰賣出版權。

現在好訊息是,他們不需要跟邵氏合作,美國的電影公司便主動送上門來。

但這種合作充滿了一種讓人不舒服的傲慢,不過這並非針對吳邪,這幫人就算面對歐洲的電影製片商,也是同樣的態度。

美國的電影市場從來不給外國電影生存空間,歐洲電影在美國上映,一樣要遭受諸多限制,大多隻會在小範圍內排片,票房鮮有過千萬的情況。

這也不怪人家,每個國家都會限制外國電影,美國電影在印度的票房就不超過10%,日本不引進美國口碑好的動漫劇場版,中國也有國產電影保護月。

但是美國的拳頭硬,一方面站在道德制高點譴責別的國家都針對他,自己卻幾十年如一日的限制所有外國電影。

最牛逼的是,各國儘管都有保護自己電影市場的政策,但美國還是有辦法撬開口子,能讓自己的大片在全球席捲海量票房的同時,繼續嚴防死守,不讓其它國家的電影在自己的市場上賺到錢。

但這也不怪他們,美國在各個方面都霸道慣了,他們什麼時候不這麼霸道了,那才是怪事。

霓虹人為此想過辦法,他們把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的一家買下來。

但這麼做的後果也很嚴重,另一位面“日本人入侵好萊塢”便引起了美國公眾的強烈反對,索尼在這次收購上損失慘重,一路賠了二十年才勉強消化掉。

大佬以此為鑑,從一開始就不準備讓華裔宿主入侵好萊塢,特別是美國的傳媒和電視行業,這些領域必須由混血宿主,或是白人宿主來侵入,這樣來自美國的牴觸就會小很多。

美國的一線電影公司,一直以來預設的潛規則是不引入亞洲電影,特別是華語電影;二線電影公司的潛規則是不給亞洲電影大範圍排片,只能在小範圍內上映。

這種潛規則使得亞洲電影,特別是華語電影無法在美國立足,更難以取得高票房,自然就無法從北美市場賺到錢來壯大自己。

但這種壁壘可以內部攻破,霓虹人想要透過買下美國的一線電影公司解決問題,方法在理論上可行,但他們忘了自己只是一條看門狗,光是美國人的抵制,就足以讓他們難以完成預期目標。

但如果有兩家白人控制的電影巨頭願意給華語電影排片,再加上一個霓虹攪屎棍,這種潛規則便能從內部被瓦解,大佬心目中的文化衝擊便有機會了。

雖然,這一切還是很難,美國的國際分工,實際上就是搞平衡,聽話就給你一塊蛋糕吃,不聽話就從源頭上限制你、打壓你,然後再扶植你身邊的其它國家,把你的蛋糕分給別人。

日本在八十年代經濟強盛,甚至一度產生了自己能經濟入侵美國的想法,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曾反咬美國一口,也算牛逼了。

但狗就是狗,爸爸反手一巴掌,就將日本的半導體和通訊產業的等級打低,同時將半導體產業鏈往棒子和呆灣身上傾斜,這才使得三星和臺積電快速崛起。

當然,這也怪日本自己不爭氣,幾個大財閥都想獨立建造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體系,結果導致力量太過分散,美國市場又傾向另外兩條更聽話的狗狗,以日本的市場根本養不活幾家全面發展半導體產業鏈的公司,最終被韓國和臺灣利用舉國/地區體制擊敗。

這好像又扯遠了,吳邪現在還沒有涉及電影和唱片外的其它領域,但也明白自己沒資格跟美國的一線電影公司提條件,分成是想也別想,他們的電影拍得再好看也沒用,現在能多賣點錢就不錯了。

所以他很實際,從一開始就沒想著提出分成條件,而且他知道電影在得獎前,肯定無法把發行權賣出高價,最後能談出什麼結果,還得看《追隨》能不能拿到“金熊獎”?

結果沒有讓他失望,雖然這部《追隨》在藝術性和社會性上,其實沒有其它競爭對手那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