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升職的員工都是雙商,意志,心性符合大佬要求的人,他們基本由底層升至中層,中層升至高層,高層則給予一些實權。

此外,還有一些從TVB和麗的,以及邵氏和其它電影公司跳槽和失業的人才。

佳藝這次裁員是為了去蕪存菁,但是TVB和麗的,還有這些電影公司的裁員,就真的是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必須減少運營開支,不得不進行一部分裁員。

這些人裡有些是本事不行,但有些卻是懷才不遇,或遭人妒忌,這時大佬當然要將其吸收進來,而且一進來就給他們比原本職位稍高一點的職務和工作,這便會讓他們生出知遇之情和感恩之心。

大佬這麼多年有一個體會,那就是這個世界上無論國家民族,其實聰明有才華的人有很多,但是機會卻很少。

特別是那些出身普通但卻很聰明的人,也許他們是學習上的天賦不足,或是沒有得到學習的機會,但他們非常聰明,只是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都在黑暗中苦苦摸索。

大佬見過太多這種人了,一旦度過三十歲還是找不到方向和位置,他們的天賦和聰明就很難再有用武之地。

但他卻能透過靈魂發現這些人的才能,趙閱芠覺得這才是他最大的本領,“知人善用”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千難萬難。

但他卻能在並不瞭解一個人的情況下,基本瞭解一個人的大概潛能和心性,還能瞭解這個人是不是勤奮刻苦,而這三項基本能決定一個人是龍還是蟲了。

“中原娛樂”和“中原唱片”,也在趁機招兵買馬,每天都有雙商線上,刻苦耐勞,心性也上佳的人才加盟,這些人才很快就能幫助三間公司脫穎而出,因為大佬太清楚人才對於國家和企業的作用了,可以說誰能抓住人才,就能抓住未來。

大佬知道未來的幾十年將是半導體的世界,這個行業龐大到足以影響世界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影視和音樂。

這些兩個領域的每一次大幅進步,幾乎都與半導體行業的突破相吻合。

但影視和音樂只是半導體行業在發展中帶出的一個小成果,它真正的貢獻是催生了現代通訊和數字工業化等一批重要成果,像90年代的個人電腦普及和發展,00年代的網路興起,10年代的移動時代,這些都是足以創造出世界首富的時代拐點,其背後主導的都是半導體行業的進步。

半導體行業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起點,80年代後幾乎帶領了全社會前進,推動了二戰後全人類的經濟和生活發展,使得在人口沒有大幅增長的半個世紀,生產力卻有了跨越式的增長,人類的生活水平也超過了之前一個世紀的進步總合。

大佬的終極野心自然在這裡,現在他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進行前期積累,但這個龐大的行業不光要有野心和金錢,“人才”更是最重要的一環,而且沒有之一。

半導體行業,哪怕只是外圍產業鏈,也屬於高尖端科技領域,沒有充足的人才,同樣不可能涉足,更別提三大核心領域。

一句話,這個行業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不可能以一己之力獨自完成,美國也不會允許一家企業掌握全部的產業鏈,必須實行全球分工模式。

比如後來的英國ARM公司,它不生產晶片,沒有生產工廠,所有員工專注於設計晶片藍圖,然後授權給客戶,後來全世界超過95%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ARM架構。

英特爾是自己設計晶片,90年代前也自己生產晶片,他是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和CPU製造商,所產晶片主要是面向PC,筆記本和伺服器。

這是硬體層面,後來的微軟和谷歌則是軟體層面的代表公司,這一領域同樣是半導體產業鏈裡不可或缺的一環。

90年代以後,半導體領域又延伸出了“代工”環節,只負責生產,不負責設計,或是不以設計為主,把主要精力放在開發更先進的製造流程上。

這便是日後半導體行業的主要構成,但這裡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領域,那就是生產晶片的機器從何而來?

這才是半導體行業的關鍵環節,你要生產晶片就必須使用蝕刻機、光刻機、軌道機等裝置,這些才是能下蛋的母雞,若是在這一環節被掐住了脖子,那麼所謂的代工廠,也只能坐以待斃,毫無反抗之力。

大佬知道自己要打造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生態鏈,必須在這四個領域都沒有短板才行。

第一,自然是擁有半導體生產裝置的製造能力,掌握晶片製造技術,以及晶片材料研發的能力。

比如全球唯一能製造光刻機的荷蘭ASML公司,還有掌握大量奈米制造關鍵技術和晶片材料技術的AMAT公司,前者是後來全球唯一能生產光刻機的企業,後者掌握了大部分奈米制造技術的關鍵專利和材料技術。

第二是晶片設計能力,ARM公司和英特爾公司便是這方面的領軍人物,但要在這個領域立足,必須掌握足夠完善的構架專利和人才。

第三是軟體領域,微軟幾乎壟斷了PC電腦作業系統,谷歌和蘋果則壟斷了移動裝置上的作業系統,這三家公司是軟體領域的霸主。

第四是電路製造領域,但這也是半導體行業最容易取代和遭受制裁的一環,只要有人從裝置源頭上卡住你,便能輕鬆玩死一家像臺積電這樣的企業,當然也能輕鬆再扶持一家出來。

大佬如果只有一個身體,那麼即便是在他親美的前提下,最多也就能建立一個像微軟,谷歌,或是臺積電這樣的企業。

但是美國不可能讓一個華裔掌握全部半導體生態鏈,甚至他想獨霸某一領域都不可能。

但微軟和谷歌這樣的企業,如果是由兩個華裔分別創立並掌握呢?

如果全球最大的兩家代工廠,也都是由兩名不同的華裔創立的呢?

如果還有不同的華裔掌握了ARM、AMD這樣的晶片設計和製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