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汁妹妹(第1/3頁)
章節報錯
12月30日,《追隨》已經上映兩週,總票房來到149萬,雖不如《半斤八兩》460萬的票房強勢,但也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績了。
《射鵰英雄傳》的拍攝進度完成了三分之二,未來兩週內就可以殺青,預計1月底就能首播。
羅峰把自己的戲份全部拍完後,再次離開射鵰劇組,一邊安排《追隨》第三週的上映事宜,一邊與邵氏談外埠的放映。
香港電影在外埠的票房才算大頭,現在呆灣算是邵氏和嘉禾旗鼓相當,鄒文懷已經將嘉禾的發行渠道鋪到了呆灣。
但東南亞市場目前還是邵氏的天下,嘉禾在香港和呆灣或許能抗衡邵氏,但這個時期的南洋依舊是邵氏的後花園,嘉禾還無法在東南亞與邵氏分庭抗衡。
這次方夢華沒有再給羅峰面子,提出兩個海外發行方案,第一是用一百萬港幣買斷這部電影的亞洲發行版權,第二是拿到15%海外成票房分成。
這個分成協議就很苛刻了,但是方夢華不怕羅峰不就範,此時的香港就只有邵氏和嘉禾擁有海外發行能力,他沒得選。
羅峰就算不滿意這個價碼,最多是聯絡一些海外發行商,但兩週一百多萬的票房成績,肯定爭取不到更高的待遇,多半也是買斷,價格絕不會超過100萬。
邵氏準備再上映兩週,《追隨》目前的票房成績並不差,雖然比不過《半斤八兩》,但也算是今年票房極高的電影了。
羅峰也知道外埠不好談,雖然《追隨》第二週的票房走勢依然平穩,但第三週也該下滑了,落畫時最多能拿到兩百多萬的票房。
這也使得那些主動來找他合作的海外發行商,開出的條件都差不多。
他已經見過一家呆灣和一家新加坡的小型發行商,對方提出的買斷價碼遠不如方夢華,他跟這些小發行商合作,還不如和邵氏合作。
“還是自己不夠硬啊!”
羅峰知道,他這部電影要是能拿到五六百萬的票房,那無論邵氏還是海外發行商,提出的價碼都不止這麼點,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
既然如此,他也不準備把《追隨》拿到海外發行,呆灣+東南亞了不起能有一兩百萬的收入,這點錢他現在看不上,版權是絕對不能賣掉的。
現在最好的選擇是等到參加完柏林電影節和奧斯卡,如果真能拿到柏林電影節的最高獎,甚至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再來談條件就有底氣了。
那時來找他的也不會是這些小片商,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都有可能找他合作,那時多有牌面啊!
羅峰現在也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股市上,眼下恒生指數已經突破1600點,他必須盯緊了股市,不能錯過了讓自己身家倍增的機會。
現在的香港股市就像個快要爆炸的氣球,那些股民對股市知識嚴重缺乏,不少公司玩起了新花樣,宣佈一股送三紅股,甚至五紅股。
這些股民完全沒有“除息”、“除權”的概念,不知送紅股實際是數字遊戲,結果爭相搶購,生怕自己佔不到便宜。
所謂除權,就是比喻每10股送你20股,這樣你的股票看起來多了,但其實股價便少了,總資產並不會發生什麼大的改變,翻來覆去都是你自己的錢。
除息就更慘了,假如每10股送你20元,實際上是在原來每股的股價上減少2元,你的可用資金看起來多了,但股票市值少了。按道理總資產也不會發生什麼變化,可慘就慘在政府要在你所得的紅利上收20%的個人所得稅,這樣你的總資產直接就蒸發了一部分。
如果除息又除權,那基本就完犢子了。
假設你有100股,送給你100股,再送你200元,稅後實際到賬160元,除權除息後股價每股下調50%,然後再減去40元個人所得稅,等於你的總資產減少40元。
這種東西看不懂沒關係,你只要知道這麼玩肯定是虧錢就行了,而且是送的越多,賠得越多。
但此時香港市民卻爭相搶購,都覺得自己買少了才是虧大了。
這裡還有個問題,香港此時的股票過戶需要時間,很多股票因此造成大量凍結的假象,原本幾塊錢的股票,這麼一搞就能迅速飆升到十幾元,甚至幾十元,但當除權除息時,股價又調整至幾分之一,這時想不引起股民恐慌都難。
現在香港對股市監管極其不利,到處都是合法漏洞,市面上各種基金也沒有任何監管法例,投資者的利益實際上得不到保障。
如果這些國際基金突然倒閉,不僅會讓該基金的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還會使公眾對基金業的信心遭受嚴重打擊,那時又要形成恐慌。
此時還有大量的空殼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國際遊資控制,這幫人就是來混水摸魚的,利用香港市民對股市的認識不足,大量製造炒風,獲取暴利後拍拍褲子走人了,被捲走的就是香港市民的血汗錢。
大佬最近就在等著這些國際基金行動,一旦大量國際遊資拿錢走人,這些空殼公司會理立刻崩塌,市場必然引起恐慌,那時恒生指數想不蹦都難。
這一天已經快到了,恒生指數在1月3日,迅速來到1620點,朝著1650點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