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欲罷不能前的隱患(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這裡的人不是業內大佬大哥,就是佳藝的親友團,哪怕看得迷糊,他們也能帶著疑惑,耐心地看下去。
魏秋華這時想把自己的手從羅峰手裡抽出來,她對羅峰沒找自己當女主角有些不滿。
“這部電影,女主角的戲份很少,發揮餘地不多,你拍射鵰已經很辛苦,過陣子,我會為你量身訂做一個角色。”
羅峰泡起妞來,絲毫不比蕭炎遜色,特別是這番忽悠,連眼睛都不眨。
他的下一部電影,貌似也不是找魏秋華來演,但這不妨礙他先把甜言蜜語說出去。
魏秋華聽到這番暖心的話,心裡馬上舒服了,完全沒考慮羅峰會不會忽悠她。
“這個剪輯,有點意思!”
楚原和王天淋見到劇情和場景每隔一會就要切換一次,雖然不明白這樣做的用意,但這不妨礙他們先裝上一逼,強行裝作自己看懂了。
電影繼續播放,先前有人心裡還對羅峰抱有一些輕視情緒,畢竟小熒幕和大熒幕有著本質區別,一個在小熒幕上演技得到廣泛認同的演員,轉戰大熒幕後往往要經過好幾年時間才能調整過來。
但是羅峰的第一部電影絲毫沒有帶上小熒幕氣息,反而他和蕭炎拍攝的電視劇多少有一些電影氣息存在,這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他們是從大熒幕降級到小熒幕拍攝電視劇,這就和高中生跑去欺負小學生一樣。
楚原和王天淋越看越心驚,這部電影的劇情切換雖然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羅峰對於鏡頭的運用,這一手創造性的剪輯方式,他們與之相比也只能相形見絀,整部電影的敘事流暢度,完全是好萊塢的頂級水準。
兩人越看越有一種窒息感,這部電影從劇本到表演,從臺詞到運鏡,從配樂到美術,從結構到剪輯,他們悄悄對比了一下,最後發現自己竟然沒有一處比得上這個還不到三十歲的小夥子。
這個發現讓他們有點接受不了,難道國外的電影已經發展成這個程度了嗎?
當然不會,他們又不是沒去過國外?
香港每年也會上映一些好萊塢電影,但除了少數幾部會讓他們感到望塵莫及外,應該不至於連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導演,也能讓他們出現同樣的尷尬吧?
這個當然不會,無論哪國的電影,或是導演,他們的發展軌跡都是迴圈漸進的,不可能憑空出現一部現象級的電影或導演。
這些人在成功時,肯定或多或少借鑑了前一部優秀的電影,或者前一個風格相似的導演,這種進步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創新上,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諾蘭也是如此,他只是開創了碎片化的非線性敘事結構,但之前也有昆汀的環形敘事結構驚豔了世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重複敘事結構同樣是電影敘事上的突破、黑澤明的多視角開放敘事當年也讓人歎為觀止。
這些開創性的電影敘述方法,都屬於非線性敘事結構的分支,很難說諾蘭沒有從這些前輩的作品上獲得屬於自己的靈感,這部《追隨》仔細品味起來,還有幾分希區柯克的懸疑味道。
但是大佬這次一下把電影技術的進步提前了二十年,這就有點BUG了。
香港電影現在又處於只要把電影剪得流暢一些,就算一部優秀作品的時期。
羅峰的這部《追隨》問世後必然會讓許多人如夢初醒,它的衝擊力絲毫不亞於另一位面島國的那部《追捕》對於內地的衝擊震撼。
當影片放到羅峰與吳邪的偷盜行動正好被主人撞見時,兩人精湛的演出外加鏡頭的配合,使得這一段小高潮讓觀眾的心臟如同過山車般大起大落,直到兩人上到屋頂,羅峰點破女主人偷情比他們更慌張時,所有的觀眾才如釋重負,隨即露出輕鬆的笑容。
這種由精妙的劇情,精湛的表演,精巧的攝影,三方合力形成的感官刺激和內心愉悅,雖然不會像許氏喜劇那樣讓人捧腹大笑,但是觀眾在笑過之後所獲得的滿足感,遠勝那種為了搞笑而搞笑的劇情,兩者帶來的迴響和餘味,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光是逼格就差了好幾個檔次。
但是逼格高也有逼格高的問題,隨著這段小高潮過去後,劇情和場景再次一轉,觀眾又再次矇蔽了。
他們對於這種轉場,真的是沒有一點點防備,劇情為什麼突然又跳到了這裡?
“怎麼回事,剛剛還在天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