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腐化人 第114章:居然,藥師都是糊塗蟲(3)(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們巫界對中醫的普遍認知如下:
中醫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可惜自它誕生以來,不但從來沒有人完全掌握,而且只掌握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非但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掌握的部分越來越少。
以上結論在沒有解釋之前,許多人會嗤之以鼻。
他們認為中醫靠著似是而非的、模稜兩可的說法,甚至都不是一門真正的學問。
最常見的就是五行說,用金木水火土來類比器官就是個笑話。
這也是許多人的疑問,好好的醫學典籍,為什麼不正經表述,非要用類比?
我們認為,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古代醫學典籍,很可能來自外來文明或者史前文明。
它太高深了,當下的人類看不懂。
如果讓你給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講高等數學,還要讓他大概能看懂一些,你用什麼方法?
唯一的方法,就是比喻。
為了讓弱小的人類能大概看懂這門高深的醫學,只能用比喻。這就是五行說被納入醫學典籍裡的原因。
所以,我們看上去就覺得似是而非了。
這也是為什麼中醫典籍裡都是隻告訴你結果、不告訴原因。比如告訴你按壓某個穴位能調理什麼,卻不告訴你為什麼。
因為告訴你、你也聽不懂。
人世間的現代科技水平看上去非常先進了,可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執行機理都沒有鬧明白,更別提複雜的人體了。
更何況象《黃帝內經》,經過幾百年的流傳才定型,這幾百年的時間裡,已經被人為篡改了不知多少地方。看上去就更加似是而非了。
以上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掌握得這麼少。下面告訴大家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為什麼掌握得越來越少。
因為,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醫學典籍,需要古文的底子。
需要古文的底子不單單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還需要古文化的薰陶,薰陶同樣重要。
就象練書法,我們知道書法講究幼功,就是要打小練起。打小練起的目的不僅僅是打好生理底子,還要讓文化的影子從小就滲透到書法裡。
這個說法聽上去有點玄幻,因為我們在坐的人沒有幾個練過書法,不太理解也正常。
漢字是形意結合的文字,什麼樣的“意”才能表達出該字的意境、神韻,這需要傳統文化的薰陶,無他。
可惜,不管是靈世、還是人世間,古文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
靈世就不用說了,我們沒有受過系統的古文學習,我們所用的所有古籍都被譯成了現代文,只保留了極少的詩詞和古代成語、名言。
人世間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雖然接受了古文的學習,但在與日常工作生活是割裂的。古文成了他們身邊的一件飾物,想起來時拿起把玩一陣子,想不起來就忘了,無法與自己溶為一體。
這也是當代的所謂書法家,絕大部分寫出的書法,怎麼看都少了一些韻味。
這就是薰陶的作用。
中醫也一樣,比如號脈,什麼叫沉脈、什麼叫浮脈、什麼叫洪脈、什麼叫實脈,這些字在中醫裡表達什麼意思、原意都有什麼?沒有傳統文化的浸淫,能掌握得了?
現在的人世間,把真正的中醫已經丟得七七八八了。
比如透過號脈來看婦女是否有孕,這在古代的中醫、或者我們的藥師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可他們已經沒有多少人能掌握了。
人世間的新一代中醫,什麼都不問病人、只號脈,就成說出病人的主要症狀,已經鮮有人在了,有這個能力的人快被稱不神醫了。
可放到古代,這是中醫的基本功吧。
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只有一個:古文的薰陶丟失了,他們連繁體字都看不明白了,還怎麼接受薰陶。
這也是靈世堅持使用繁體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