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裡的甜食,基本上由各種糖類組成。糖是人體轉化能量效率最高的食物之一,一時用不了的還可以透過脂肪等形式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先說人世間。

在人類可考的幾十萬年的發展過程中,幾乎都處在食不果腹當中。也就在最近幾十年才解決了基本溫飽問題(指大多數人,以下同)。

對食物的渴望是人的本能機體反應。其中對甜食尤其著迷,有機會就要多吃一點,作為儲備使用。

到了李光彩這一代人,人們才不愁溫飽,但刻在遺傳基因裡的印記,不是一代人、十幾代人就能抹除的。

愛吃甜食就成了人們的天性。

靈世的情況稍好一些,我們在三千年前雖然就解決了基本溫飽問題,但僅僅是果腹而已,談不上吃的有多飽,正好更談不上吃的有多好。

我們靈世的人,從根本上來說都來自於人世間,加上五千年來我們吃的並沒有有多飽,我們體內喜歡糖的基因遺傳並沒有抹去。

這就是愛吃甜食的原因,嘴饞是表象,我們基因裡有深刻的印記。

下面我們說說為什麼肥胖是一種病。

如果一個國家的資源儲備非常多,多得令一些國家眼紅,這個國家算不算強大?

通常,是這個國家掌控能力不足的表現?

經濟規律表明:國家的強大不在於物資儲備的多少,而在於其擁有的物資是否能積極地參與到有序的流通之中。

物資要有序流通,才能在流透過程中產生增值、產生新的價值,單純的賣出只是一錘子買賣,不是有序流通。

人世間一些石油國家,物資儲備不可謂不豐富,但他們的國家並不強大,貧富差距更大,這說明國家的掌控能力很差。因為他們只是簡單的把石油挖出來、然後賣掉,賣出的錢又沒有參與到國內的物資流通中、使其產生新的價值,大多數以購買奢侈品的方式消耗掉了。

以人世間歷史上的大明朝為例,一些歷史學家解說大明朝滅亡的原因:是窮死的。

觀點雖然有點偏激,但絕大多數專家都認為這是大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大明朝的窮,不是沒有錢。

而是有錢不花,都儲存起來了。

大明朝中後期的流通貨幣主要是白銀和銅錢,稍大一些的貨物流通幾乎都由白銀主導。

隨著地理大發現、美洲銀礦的開掘,和大明朝前期、中期經濟上的強大,大明朝在世界貿易中吸收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白銀,可這些白銀流入大明朝之後,藏於炕洞下、埋於地窖,就是不拿出來流通。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大明朝中後期朝廷的掌控能力下降,社會動盪不安,人們缺乏安全感,不敢花錢。

另一方面也表明,大明朝的稅收、財政掌控能力不行,才導致有錢人太有錢,百姓窮、朝廷也窮。

這樣,市面上流通貨幣大量減少,導致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成為經濟惡化的原因之一,朝廷連軍餉都支付不起,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怕匪兵勝過怕官兵,因為官兵搶劫起來更兇狠。

如果把後期的大明朝比作一個人體,我們會看到這個人體很肥胖、脂肪非常多,但這些脂肪不參與人體的正常活動,導致人體正常活動的能量不足,只有吸精榨髓來汲取能量、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長此以往死亡是肯定的。

肥胖是一種病,是一種營養不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