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是司馬昭的長子,而當年,司馬昭很想把自己的事業交給已經過繼給司馬師為子的二兒子來繼承。

如果不是賈充等人的力勸,他司馬炎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現在,他有很強烈的代入感,覺得司馬衷其實就是昨天的自己。

他也許在想,我小時候也不受父親待見,智商也不高,但,只要權力過渡得好,不也照樣打得了這天下?

所以,不管群臣怎麼爭辯,夫妻倆還是在司馬衷九歲那一年,義無反顧地把他推上了太子寶座。

並給他請了最好的老師——尚書令衛瓘,讓尚書令衛瓘負責培養他。衛瓘的學識很高,但他並非醫學大師,對弱智人士司馬衷確實是毫無辦法。

他說得舌頭抽筋,唾沫說幹了,也沒能讓司馬衷的辨識能力提高一分,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甚至對自然界的認知上,司馬衷還是該蠢蠢,該傻傻。

據說,有一天晚上,司馬衷聽見花園裡有東西“呱呱呱”“呱呱呱”地叫個不停,就覺得很新奇,扭頭問身邊的宮娥,問道:

“是什麼東西在叫?”

宮娥以實相報,說道:

“是蛤蟆在叫。”

“蛤蟆在叫?叫得這麼好聽,請問,它們是在為公家叫還是為私叫呢?"

司馬衷斜著眼、撇著嘴,自以為很聰明地問道。

這一問,差點沒把宮娥給噎死。

還有一次,他聽說民間發生了饑荒,很多人被餓死,就義憤填膺地對自己的左右侍從說道:

“活該!這些人死了活該!沒米飯吃,可以吃肉啊!要我說,這些人不是餓死的,是笨死的!”

司馬衷的這番高論流傳出來之後,朝野譁然。衛瓘覺得自己的一張老臉都給他丟光了。

他在司馬炎的一次家宴上,藉著酒勁,撫摸著司馬炎的龍椅,喃喃地重複著相同的一句話,說道:

“這張龍椅太……太可惜了!”

究竟還有甚麼更為荒唐之事呢?

諸位看官,請聽下一個回合分解。

ps:求推薦票!求打賞!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