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 第十一回 羊祜積鬱離世 王濬說服晉皇
章節報錯
第十一部 第十一回 羊祜積鬱離世 王濬說服晉皇
話說那些製造巨型戰船的碎木屑順流而下,東吳的將士看了,大驚失色,他們遂把碎木屑呈給東吳皇帝孫皓察看,要求給建平、西陵二郡增兵。
這些忠心耿耿的東吳將士都沒料到孫皓仍不當一回事,認為西晉沒有足夠的力量攻吳,暴虐如故。
在這種情況下,討伐東吳,對西晉而言,是勢在必行的事了。
但在西晉賈充一幫老古董的干擾下,之前羊祜等有志之士的伐吳申請均被司馬炎給否定了。
羊祜遂終日長吁短嘆,林易之見此情此景,經常陪他小酌一杯,以杜康解憂。
但矢志於討伐東吳的羊祜,在等待了二千多天之後,見伐吳之事不僅沒有一點點的進展,還因此被賈充等十幾位老大臣誣陷,因此情鬱於中,遂積鬱成為了重疾,在某一天的半夜之中,憤然離世了。
林易之悲傷不已,含著淚,和羊祜的幾位親信厚葬了羊祐。
林易之和王濬不甘心於羊祜的伐吳之事業就此擱淺,決定繼續奮鬥。
兩個人商量一番之後,王濬準備從另一個角度向司馬炎大談伐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王濬面呈西晉皇帝司馬炎道:
“我多次比較吳楚兩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吳主孫皓荒淫凶逆,吳地民眾無不心懷怨恨,機會難得,我軍宜速征伐。如若錯過了這麼好的機會,孫皓一死,吳國又會另立賢明的君主,文臣武將都得到了重用,就會成為我們的強敵啊!”
王濬繼續慷慨激昂地稟道:
“而且,我親自監製打造出來的戰船,已經困在水中長達七年之久了,現在開始有了朽壞的跡象,我今年也已經快七十歲了,一條腿都邁進了棺材裡面了。陛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王濬的此番肺腑之言讓司馬炎矍然動容了,他遂不顧賈充等人的反對,決定對東吳用兵。因為羊祜在病逝前舉薦了杜預代替自己的職位。
所以,司馬炎就以杜預為陸軍主將,發兵二十一萬人,分六路進攻東吳。
水軍則為王濬統領,林易之為統領,水軍將士七萬七千人。
不過,全面主持這次征伐行動的人卻是長期以來的反戰派——賈充。賈充被任命為南征大都督,任其為使持節的大都督,即伐吳的“總司令員”。
在司馬炎的腦子裡,水軍是正兵,起主力作用;陸軍主要用來牽制吳軍主力,起輔攻作用。
應該說,他的設想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因為吳國的兵力也有二十來萬人,對這二十來萬的吳軍,二十萬的晉國陸軍並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要滅吳國,必須倚仗順流而下的水軍。
而要保證水軍能順利進擊吳國首都建康,就得對東吳陸軍進行有力的牽制。
大戰一開,西晉的進展並不順利,在賈充拖宕延誤下,陸軍數路進兵都遭到了挫折。
戰爭能不能取到預期的成果,這一下,全看王濬的水軍如何了。
究竟王濬的水軍能否順利地完成那預定的戰略目標呢?
諸位看官,請聽下一個回合分解。
求推薦票!求打賞!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