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從一個青衣變成妖精,之間肯定有貓膩

話說閩南城城門外大約二十里地有一個村莊,喚作“龍槐樹村”的,村裡面有一個三十一歲的佃戶名喚作高德明的,家裡只有破屋兩間而已。

這也忒太清貧了,所以高德明這麼好的小夥子,十幾年來卻一直娶不到老婆。

有一天太陽剛邁上了山坳頭,高德明要去田裡幹活,只見二、三十個村民,不知道啊在龍槐樹下圍觀著什麼。

高德明就湊進去看看熱鬧。

原來在龍槐樹下放著一個木盆,裡面裝有一個在襁褓中哭泣的男嬰。

村民們都在交頭接耳指責遺棄孩子的父母,卻沒有人願意收養他。

高德明見那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於心不忍,突然之間他擠出了人群,抱起了那孩子,然後對眾人說道:

“請諸位鄉親給高德明我做這個見證見證,這個孩子從今以後,就是我高德明的兒子了。”

說完,高明德不顧眾人的驚訝,小心翼翼地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回家的道路上,高德明就給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喚做高平安,就是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平平安安的。

高德明他是真心實意喜歡這個孩子的,他為了多賺些錢,背井離鄉地帶著孩子去城裡找他父親認識的一個老木匠,學做木匠活。

這老木匠無兒也無女,他聽聞高德明收養棄嬰的故事,很欣賞他的品行,叔侄倆還是“臭氣相投”的,老木匠遂收留了高德明做了他目前唯一的學徒。

在老木匠的悉心教導之下,高德明靠著自身的努力和勤奮,花了五年的時間,終於出師,可以外出接活幹。

高德明也學到了老木匠的獨門絕技“榫卯術”,打傢俱的時候不需要一枚釘子,拼接的時候就能嚴絲合縫,這對木匠的手藝要求著實很高。

老木匠把高德明當成關門弟子,悉心栽培,有老僱主上門叫幹活,他都讓高德明去。

沒過幾年,高德明因為木匠手藝高超,慕名找他幹活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達官貴人。

高德明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知道老木匠無兒無女,如今年老體衰,決定認老木匠做義父,想贍養老木匠到終老。

老木匠沒有拒絕,他歡天喜地地收下了高德明當義子。

從此以後,老木匠就在家裡照顧高平安,高德明就負責賺錢養家,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過著平凡又幸福的生活。

這一天,高德明在店裡打傢俱,僱主徐長髮帶著一個男子找上門來,徐長髮介紹這個男子是老鄉,此人叫李成志,在外地做綢緞生意的。

李成志在閩南城看上一個酒樓想修繕一下做客棧,聽說高德明木匠手藝好,就讓徐長髮帶他過來。

三人談好了工錢,並且約定好開工的日子,李成志爽快地給了高明德五十兩的定金,然後同徐長髮心滿意足地離開。

到了晚飯的時候,高德明把此事告訴了老木匠。

自從老木匠把鋪子交給高德明打理以後,他的全部精力都在照顧高平安身上。

此時,他聽聞高德明要去修繕那大酒樓,就隨口問了一句大酒樓的位置。

高德明也就隨口答道:

“在閩南城中的罈子巷。”

老木匠聞言皺起了眉頭,他依稀記得在那裡曾經是有一座大酒樓,然而在五年前,也就是高平安出生的那一年,酒樓發生了一場蹊蹺的大火,大酒樓就被燒燬了。

那場大火確實是蹊蹺得很,半夜裡突然起的火,當時大酒樓裡沒有一個人能活著出來。

當地人覺得晦氣,所以大酒樓一直沒有人願意接盤,這家大酒樓遂一直荒廢至今,沒想到終於有人接手了。

老木匠有些擔憂道:

“阿明啊,那個地方不太乾淨,你呀最好還是想法子推掉這趟活吧。”

高德明諂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