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李治的新身份-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
“二郎他娘,快出門迎接貴人了”陳村的里正大聲喊道,不多時出來一個約莫四十多歲的婦人
婦人趕忙見禮道
“貴人有禮了,家中落寞,招待不周還望見諒...”
“陳母無妨,我與令郎年齡相仿也算是小輩,不用和我客氣,我是奉陛下與晉王委託,來咱們褚村做個試點改變之”......
透過了解。李治知道了這家現在總共三戶人,丈夫和大兒子分別在貞觀三年和八年戰死了,現在家裡還剩下一兒一女,女兒今年18,小兒子16歲。
女兒躲在屋後並未出來見禮,小兒子也很靦腆,但是可以看到手上開始已經有老繭.....但李治不得不說的這個小男孩真帥…
李治又走訪幾戶,交代了一些事情便返回晉王府了,在路上小兕子對自己今天看到的十分不忍,一直在說:“阿兄,我們幫幫他們吧。”
李治安慰小兕子讓他放寬心:“那小兕子也要好好學些東西,阿兄做的事情可少不了我小兕子幫忙出力哦...”。
李治對陳母印象是最深的,陳母雖然滿目皆經滄桑,髮髻也開始並白,但表現是知書達理,腹中氣自華的那種
為啥給小兒子起名就叫陳二,這麼隨便嗎,但是這陳二,李治莫名奇妙的,就是看他順眼,想著這個二,日後必是我大唐之精英...
來到書房李治陷入發呆,如果說原來來村子是為了培養自己勢力順便躲災,走訪了陳家村後李治有了巨大改觀,真心實意的想為他們做點什麼,辦小學,一定要辦好!
李治的前世是生於農村,但是90年代已經不再為果腹而發愁了,至此以後國內發展越來越來好,雖然農村還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更多在城市生活。
一直到死,其實道理啥都懂,但實際也跟真正勞苦大眾遠離了....
又想到陳母,李治抄襲了孟郊的一首詩《遊子吟》署名(李非恆),喊來管家讓他交給裴陰禮,轉送給陳二
至此不久的時間,一篇名為《遊子吟》的詩篇刷爆長安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諸多外地的長安飄或京都漂,這一刻為之感動,紛紛向家中寫書,諸多鬱郁不得志計程車子,工農,商,也開始重新燃起鬥志...
在長安的某處,一些士人聚會因為《遊子吟》而舉辦盛會,一群人感恩母親之偉大...
隨後進入平康坊紙醉金迷,頗像一些用著父親的錢財,卻在歌廳潸然淚下唱著父親的人自我感動,無法自拔....
......
裴陰禮很多人不熟悉這人,是個商業奇才,大唐第一垃圾王,最終官居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