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二哭笑不得的說道,前面殺豬吃肉,後面你要去種地,真把自己當農夫了,可你是朕的麟兒啊…

父親,…兒想當村長,還望陛下應許。說著李治就跪下來了

看著李治如此正式的李二陛下也正經起來問道:“朕的堂堂晉王,左武衛大將軍,只去管理幾個村莊豈不是暴殄天物?雉奴可要說出緣由說服為父才是”

“父親,兒大病一場,感覺是一場大夢,今醒來多有慚愧,不忍父親為國辛勞,看到父親兩鬢白髮痛在兒心。

父親曾言: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其對為本。父親說的食為人本,農為正本,至今銘記倍受鼓舞,所兒想從小做起,做些實事而能為我大唐鼎盛盡綿薄之力!”

李二陛下聽聞李治所言,欣喜若狂但卻故作嚴肅的問道:“治兒能有此心為父大感欣慰,真是長大了,可幷州及多州之地,況我唐興之地不能讓你做實事了?”

此時李治撅著小嘴,鄙夷的看著自己父親。心想了我也就是名義上的親王,實際上我才掌握多少,門閥世家和各大臣都盯著呢,處處掣肘。還不如從頭再來呢……

“父親,兒認為此不是權利多大,地域多廣的問題,而在做於什麼。

宋子曰,上古神農...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穀生之。五穀不能自生,而生人升之。...紈絝之子赭衣視笠蓑,經生之家以農夫為詬詈,晨炊晚餉,知其味而忘其源者眾矣,天先農而系之以神,豈人力之所為哉!

所以兒怕成為子講的五穀不分的紈絝,所以想勞其體膚,像父親請願,希望能予以批准”

李治引用了《開工天物乃粒的開篇》,大白話就是種地不丟人,無知和數典忘祖才丟人呢...

李二陛下聽著李治大篇幅的論述,雖然不知道這個宋子是誰,但並不妨礙聽的痛快,隨即也痛快的答應了李治的請求

不多時只聽李治又開始碎碎念道:

“其實兒也有私心,兒感覺能力實在有限,自七月班於朝列以來,兒三月以來一直用心聆聽,不敢發表一言,朝列之複雜,兒頭疼也,宴會之事都誇讚吾為天驕?

其實兒心裡陰白,忠言逆耳,苦口良藥,諸多溢美之詞,只會讓兒飄飄然,而五穀不分,與他紈絝何異?

兒與父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人,呵呵不配!

父親饒兒小志之心,與其廟堂諸公之辯,不如為小民而爭...”

李治吧啦吧啦一大片一大片,說白了就是我怕了,不敢當官,我要去種地

李世民此時感覺自己心中一痛,好像被什麼東西戳到最柔軟的地方一樣,李世民呆呆的看著自己的兒子,這還是那個笑容滿面的孩子嗎

本想著小兒子便是富貴親王,輔佐老大。何故讓我的雉奴參與到這朝堂紛爭啊,雉奴承受了太多不公,朕之愚蠢

但李世民現在極其敏感,忽然生出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想法。本是承乾的輔佐之才,那麼承乾配嗎,哎……

“我兒公之天下,難得,難得,為父當鼎力支援,長安南城多貧困,若治兒能在幾村有所作為,南城50餘坊,也將由治兒規劃治理,也應是百姓之福也”

“父親大人,還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治兒可有言在先,做的不好你不許責罰我,而且成立村子也只是試點的性質...”

李世民不知道李治什麼時候這麼油滑了,居然先把自己摘得一乾二淨但好奇試點是甚:“試點有意思,何為試點”

“父親,聖人有言,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聽其言而觀其行,所謂試點就是用於驗證”

然後李治從桌子上拿出一張紙和筆。“父親請看這一張紙便是面,我滴墨之處便是點,試點顧名思義便是嘗試一個點而已。這有個好處便是哪怕做錯了也不會出現大面的損失…”

李世民聽著李治的長篇大論,感覺非常新奇。這樣簡單又不失大道理,讓自己豁然開朗,舉一反三對整個國家的治理就有了新的見解。李世民最自然是開心不已,把李治又是好,一頓誇獎,李治所求之事也沒在計較,也一一應下來。

一陣歡聲笑語之後,李治突然又非常嚴肅,正經起來,輕鬆湊到李二陛下的耳邊說道:“饒兒大膽,兒即將說一事,可能驚世駭俗,望父親遮蔽左右,也饒恕兒冒犯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