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封拜(第2/2頁)
章節報錯
定都許縣以來,曹操雖修建了一些宮室,只是莫說和京師洛陽相比,就算比起西都長安,也是遠遠不如。不過劉協最落魄時,曾宿於河東民家,加上天下喪亂,百姓疾苦,因此並無不滿。
劉協今年剛剛及冠,其父靈帝儀容不俗,其母王美人丰姿色,他完美繼承了父母身上的優良基因,身量修長,容貌出眾,只是身上氣質略顯深沉憂鬱。
此刻他正在室中誦讀《左傳》,見荀彧、劉艾到來,放下書卷問道:“荀卿、劉卿何來?”
看著鬱鬱寡歡的劉協,荀彧心中一嘆,四年前其初至許都時,才十六歲,如今他已經成年了,亦不再甘心垂拱而治,為此,甚至不惜使用最激烈的手段。
今年正月,衣帶詔事件爆發,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等任宣稱受天子密詔誅曹操,事洩,董承等人皆被誅殺,夷三族。
荀彧收回心思,將荊南之事一一告知劉協。
劉協眉頭慢慢皺起,對於劉表,他內心固然有怨,亦不乏感激,畢竟當初東歸之時,劉表曾對他伸出援助之手。而且有這樣的外藩在,曹操亦會有所顧忌。
是以,劉協不願看到劉表倒黴,更何況當今天下土崩,國有大賊,宗室本該匡扶社稷,拯救天下,怎麼能自相殘殺,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這個劉仲達,與近年以書法名著京都的劉仲達可是同一人?”
“是同一人。”荀彧點頭回道。
劉協又問道:“其乃長沙人,莫非也是長沙定王之後?”
劉艾身為宗正,答道:“劉仲達出身長沙龍丘劉氏,龍丘劉氏皆為長沙定王一脈嫡傳,前朝時八世為王,直到王莽篡位除爵。世祖興復漢室,再造神州,曾封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後世祖以血緣疏遠為由,削其王位,降封為臨湘侯。劉景正是劉興的後代。其曾祖劉壽劉伯長,順帝時官至司徒,其父劉尚劉子高,先帝時官至議郎。”
劉艾並沒有為劉協、劉景排輩,這麼做純屬多此一舉,雙方已經分家數百年,相差三五輩都有可能,劉表的“皇伯”也不是靠排輩得來,而是其宗室長者的身份,獲得了劉協的認可。
劉協道:“對劉仲達的封賞,想必曹卿已經有決定了。”
荀彧頷首道:“曹公欲拜劉仲達為安遠將軍,領零陵太守,董督荊南四郡,封漢昌亭侯。”
漢侯爵四等,由上至下分別是縣侯、鄉侯、亭候、關內侯。劉景被封為亭候,已是不低。
又古人云:“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高祖劉邦《大風歌》有云:“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衣錦還鄉,乃是人之常情,所以漢代封侯一般都封在家鄉,或家鄉近左。漢昌縣正是長沙郡屬縣。
“漢昌亭候……漢昌、漢昌……”劉協口中反覆咀嚼著這個詞,一時竟有些痴了。
荀彧和劉艾相視一眼,同時告退。
翌日,劉瑍以長沙計吏身份,入朝覲見天子。
劉協異其奇表,多有問詢,劉瑍面對天子、百官,神情自若,處之泰然,對答如流。劉協愛其風儀才具,欲留之,劉瑍則以老母尚在江南為由婉言拒絕。劉協知道他是推托之詞,卻也沒有勉強。
成功獲得天子詔書,劉瑍歸心似箭,他又接連拒絕了荀彧及朝中三公的招攬,將弟弟劉基骨灰託付於族弟劉禎,當即離開許都,直奔南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