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襲久久無言,當年他北歸時,劉景還只是長沙一百石吏,次年,即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二人先後成為一縣之長,可謂起點相當,並無差距。

一晃五年過去,杜襲只是由西鄂縣長遷為宛縣令,增秩幾百石而已,仕途之路不及預期。

相比之下,劉景卻搖身一變,成為荊、交二州之主,兩人如今差距大到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對於劉景所取得的成就,杜襲並無嫉妒之情,發自內心為好友感到高興,只是高興之餘,他心裡亦不免生出幾許憂慮。

杜襲實在太瞭解劉景了,他性情極其自負,昔日寄身市井時,便視天下群雄如無物,常有鞭笞天下之心,澄清天下之志。

偏偏他又有著與之匹配的才智,志大才疏的人天下多矣,董卓、袁術,莫不如是。劉景則不同,其英明神武,略不世出,用兵如神,簡直就是光武第二。

劉景、曹公皆為超世之傑,志在天下,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二人相遇,豈能相安無事?

劉景不知杜襲的擔憂,他此刻正在將軍府中,接見五業從事宋忠、綦毋闓、司馬徽三人。

三人雖然皆領州職,算是劉景的下屬,然宋忠乃劉景之師,綦毋闓、司馬徽亦為耋德故老、清雅高士,不能以下屬視之,劉景親自出迎,引三人入室。

宋忠不等落座,便迫不及待的對劉景道:“射策考題已經全部擬好,將軍請看,若無問題,隨時可以開考。”

劉景從宋忠手中接過厚厚一摞考題,笑道:“先生辛苦了。”

劉景認為以茂才、孝廉為代表的察舉制發展到現在,已然僵化,有意革新取士途經,所以一入襄陽,便巡視學校,公開表示要開甲、乙之科,取士百人,甲科供職州、府,乙科補郡、縣,並準備形成常制,兩年一考。

此番開科取士,一共三輪,即帖經、試義、會試。

第一、第二輪帖經、試義,主要考的是《五經》要義。

專業的事,自然要交給專業的人,劉景命宋忠、綦毋闓、司馬徽負責擬定考題,歷時半個月之久,而今總算完成了。

宋忠搖頭道:“此非我一人之功,綦毋廣明、司馬德操,乃至學校諸掾,無不殫精竭慮,廢寢忘食,遍閱《五經》,期間辛苦誠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

“皆賴先生及諸君之力。”劉景又道:“既然考題已定,自然是越快開考越好,不如就定在明日吧。”

有一天時間準備足夠了,宋忠問道:“明日將軍是否親臨考場?”

“首輪帖經,至關重要,我若現身考場,恐怕會令學子分心,影響考試。”劉景指了指身旁的諸葛亮、王粲二人,對宋忠道:“明日我會讓孔明、仲宣代我前往學校,巡視考場。”

宋忠點點頭,諸葛亮、王粲皆為劉景麾下重臣,他們出現在考場,足以表明劉景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