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室中門窗緊閉,但劉備的罵聲仍然清楚地傳入室中,直叫劉琮羞憤欲死,如坐針氈。

眾所周知,大漢以孝治天下,劉備以此入手,罵劉琮是無父無兄之徒,這樣的指責足以徹底毀滅一個人,任何人都承受不起。

莫說劉琮,張允都有些聽不下去了,怒而起身道:“劉備匹夫!竟然堵門謾罵,簡直欺人太甚!我這就出去將他拿下……”

“算了。”劉琮想了想,沒有同意外兄的建議。

昨日父親臨終前,託孤於劉備,讓他“以父視之”,他亦當著父親及荊州眾臣的面,以子侄之禮拜劉備,雙方已然定下名分,能不翻臉最好還是不翻臉。

再說,劉備哪有那麼容易對付,其麾下關羽、張飛,皆萬人敵,勇不可當,即使有數百甲士護衛,也難保萬全,萬一被他們殺進舍中,後果不堪設想。

張允重新坐回位置,道:“那就由著他堵門謾罵?”

劉琮道:“等他罵夠了,自然就會走。”

彷彿是在印證他的話,不一會劉備的罵聲便開始減弱,直至徹底消失,劉琮不由鬆了一口氣。

官舍外,關羽雄軀昂立,手撫濃密長鬚,對面雖甲士林立,他卻視之如土雞瓦狗,謂劉備道:“將軍,不如讓我等護送你殺進去,當面問個明白。”

張飛附和道:“飛願為前驅,替將軍殺出一條血路。”

劉備面色不住變幻,良久,從齒縫間蹦出一個“走”字。

關羽、張飛相視一眼,沒有再多言,默默的跟隨劉備離去。

回到住地,劉備立即派人召叢集下,商討對策。

不久,眾臣便悉數趕來,除了簡雍、孫乾、糜竺、糜芳、劉琰等跟隨劉備出生入死多年的舊臣,還有劉備來到荊州後新招攬的楚地才俊劉邕、郝普等,放眼望去,稱得上人才濟濟。

然而這些才智非凡之輩,對於目前的處境,全都一籌莫展。

劉景數萬步騎,自南而來,逼近襄陽,其水軍封鎖漢沔江面,不但阻斷了北方之兵的入援,同時也堵死了他們的北歸之路。

如今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死,要麼降。

關羽鬱聲道:“難道我等真要隨劉琮,歸降劉景不成?”

關羽對歸降劉景抱有極大顧忌,畢竟劉景麾下頭號大將褚方,可是死在他的手裡,甚至其頭顱作為戰利品被他帶回襄陽。

關羽捫心自問,若是他被人殺死,劉備絕對會不顧一切為他報仇。劉景想必也是如此。

或許劉景礙於名聲,不會立刻殺了他,但日後保不齊隨便找個由頭,就將他害死。大丈夫,生死豈能操於他人之手?

劉備自然知道關羽在擔心什麼,他也不願向劉景這個黃口孺子屈服,但眼下北歸之路斷絕,除了歸降,別無其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