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時分,一支人數約兩千人的步騎隊伍,一路風塵僕僕,沿淯水南下,直抵樊城。

文聘縱馬來到沔水岸邊,望著密佈江面的劉景軍戰艦,文聘剛毅的臉上滿是凝重憂慮之色。

文聘出身南陽大族,中平年間應募討黃巾,期間屢立戰功,威震漢沔,乃荊州之名將。

其性慷慨有大節,當初劉表、袁術相爭,他不理袁術的招攬,毅然加入勢弱的劉表一方,幫助劉表逐走袁術,收復南陽。

此後文聘坐鎮南陽,為劉表御守北方,當方面之任,其權勢之重,外將之中少有人及。

文聘為人忠烈,劉表相招,他毫不遲疑,當即親率兵馬馳援,可惜就算星夜兼程,仍是晚了一步,被劉景水軍堵在江北,明明襄陽已近在眼前,他卻只能在這裡望江興嘆,徒喚奈何。

南下襄陽,當然不止眼前這一條路,可無論走哪條路,到頭來都繞不開沔水。

江面上到處都是劉景軍的戰艦,想要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渡江,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最大的可能,是渡江期間被劉景水軍截擊,兩千將士盡為江中魚蟹。

與此同時,文聘及其部眾的到來,亦引起了劉景軍的注意,諸多戰艦齊齊向著北岸駛來。

文聘部一日夜間急行百餘里,此刻早已是強弩之末,發現劉景軍大艦破浪而來,文聘果斷選擇退走,率眾進入樊城休整。

劉景軍將士見敵軍退入樊城,倒也沒有冒然登陸,在岸邊耀武揚威一番後,調頭返回江中。

情報傳回蔡洲,一身縞素,即將動身的龐統篤定地對劉宗道:“此必是文聘之軍。”

這並不難猜,目前整個北方,也就文聘有能力派遣援軍。

龐統雖與文聘沒什麼交往,卻深知此人忠烈果毅,帶兵有方,乃是荊州首屈一指的大將。

不過眼下本方已封鎖了整個漢沔江面,文聘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只能對著沔水乾瞪眼。

劉宗不甚在意,莫說文聘現在過不了江,就算過來了又能如何?荊州名將?蒯越、劉磐、鄧方、蔡瑁、王威……死在他們手上的荊州名將還少嗎。

相比之下,劉宗更在意龐統,一路送至渡口,道:“昔日酈食其不廢一兵一卒,僅憑一張利口,便說降齊王,使齊地七十餘城不戰而降。望士元亦能如古人一般,說服劉琮舉楚以降。”

龐統胸有成竹地笑道:“統必竭盡全力,完成使命。”

對於前往襄陽勸降,昨天他提出時只有五六分把握,但隨著昨夜襄陽東門校尉率部來歸,證明襄陽內部動盪遠比想象的要劇烈,他現在已有八成的把握。

見時候差不多了,龐統告別劉宗,僅帶三五隨從,登上一艘大舸船,出蔡洲,溯江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