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慰問(第2/2頁)
章節報錯
歷時多年,數次興兵,卻只奪取江夏數縣之地,一方面說明了黃祖、劉表絕非易與之輩,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孫權的不濟。
當然,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每次孫權領軍出征,江東後院都會起火,山越、豪傑、黃巾……只要見有機可乘,馬上就會發動叛亂。
寶鼎年間(公元266年),當時東吳立國已近四十年,居然還被山越一路打到國都建業三十里處,江東內憂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劉景毫不擔心引狼入室,受後方掣肘,孫權根本打不下江夏,更勿提與其爭奪荊州。
退一萬步講,就算因為有劉景這個變數,使孫權提前滅掉黃祖,佔領江夏,根基不穩的他在短期內也無力與劉景爭奪荊州。
不怕說句自大的話,或許等到自己擊敗劉表,全據荊州,孫權都未必能夠徹底整合江東五郡。
四日後,諸葛亮督統大軍歸來,其等自七月出徵武陵,耗時近半年,總算趕在年末歸來。
劉景親至北津相迎,看著葛巾素袍,卻甚有威儀的諸葛亮,劉景欣慰地笑了笑,他之所以不將諸葛亮留在身邊,而是派往武陵,便是存有歷練他的考慮。
而諸葛亮亦不負劉景的期望,破五溪蠻,正是出自他的計謀。
出於明年北伐劉表的考慮,在攻克武陵後,劉景下令暫緩對五溪蠻的圍剿,改為以撫為主。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完全停止軍事行動,九月,諸葛亮親率精銳及單日磾部,深入不毛,大破五溪蠻餘眾,並恢復義陵縣,前後不過八十日,即凱旋而歸。
義陵縣乃西漢武陵郡郡治,東漢初廢棄,併入辰陽縣。在原本的歷史中,直到唐高宗時期,才在義陵原址建縣,諸葛亮將這一程序,生生提前了四百餘年。
劉景雖不知其中詳細,但在漢室風雨飄搖的時代,還能收復失地,無疑是一項非凡的壯舉。
此前族兄劉宗等人,私下都認為劉景對諸葛亮恩寵過甚,心裡多有不滿,但劉景自認對諸葛亮的任用,還是比較謹慎的。
當年面對年僅二十二歲,仗策來投的鄧禹,光武帝劉秀立即就將其提拔成為麾下第一人,鄧禹內則獻計進賢,外則領兵擊賊。次年,即二十三歲,便以將軍持節身份,督軍入關中,猶如高祖之韓信,當方面之任。
事後諸葛亮來看,劉秀當時明顯有些操之過急了,鄧禹雖深負才略,但到底太過年輕,經驗不足,難以應對關中錯中複雜的局面,以致最終功敗垂成。
有了鄧禹的前車之鑑,劉景雖深知諸葛亮才能絕世,卻也沒有像劉秀那樣拔苗助長。
諸葛亮去年來投,劉景讓其隨軍南下征討張津,積累軍事經驗。今年初成立安遠將軍府,拜其為軍師,參與荊南政事。七月出兵武陵,以其為督軍,並初掌兵,戰績斐然。
諸葛亮每步都走得極穩。
劉景堅信照這樣走下去,不用幾年,諸葛亮即可內治民事,外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