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請婚(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耕之禮結束後,劉景又馬不停蹄開始視察民田、軍屯、乃至單日磾荊蠻居地,之後車駕沿瀏水一路向東,跋涉竟日,於次日中午抵達瀏陽縣境。
瀏陽和巴丘一樣,都是劉景去年新置之縣,瀏陽的第一任縣長,正是劉景同異母弟劉和。
“瀏陽長劉和,拜見將軍……”劉和聞訊親率瀏陽吏民迎於縣界。其今年已經十七歲,身高長到七尺二寸,與成人無異。
看著高冠褒衣,腰纏黃綬,面容與自己有三四分相似,雖略顯稚嫩,卻頗有威儀的弟弟,劉景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
當年他穿越而來便是十七歲,那時劉和還只是一個頭梳總角,懷藏雞蛋的童子,一轉眼,他已長大成人,擔任百里之宰。
瀏水兩岸,田壑縱橫,矮丘撲地,花木蔥蘢,綠意盎然,劉景挽著劉和的手,說道:“‘為政之道,莫尚乎安民。’這裡水田平衍,人煙稠密,百姓勤於莊稼,安居樂業,由此不難看出,阿弟治理瀏陽,頗為得法。”
劉和一臉謙虛地道:“這都是功曹劉域、廷掾張悝的功勞。”功曹、廷掾乃縣寺大吏,能夠擔任這兩個職位的人自非凡庸,劉、張二姓皆為瀏陽大族,其中劉姓更是龍丘劉氏的分支。
站在劉和身後的劉域、張悝聽得心中一喜,面上卻不露聲色,皆道:“下吏愧不敢當。明廷有將軍之風、子奇之才,上任以來,撫卹下民,尋訪故老,簡拔良吏,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法,百姓戴恩,流移歸懷,我等不過依命行事,豈敢居功?”
劉景含笑道:“子義知道自己所短,懂得任用賢才,可謂深明為政之要。而劉功曹、張廷掾輔佐子義,治縣理民,上下同心,方才有此氣象。這不就是《易傳》上說的‘公能其事,序賢進士,後必有喜’嗎……”
劉景引用《易傳》之言,襃贊三人,三人心中皆感欣喜。
隨後劉景挽著劉和的手,漫步於瀏水北岸,將軍府屬吏及瀏陽縣吏,綴於二人身後數步。
劉景一邊欣賞著四周美景,一邊與劉和閒聊道:“子義,母親大人身體近來還好嗎?”
劉和如今已經自立,出為一縣之長,繼母張氏自然也就搬來瀏陽官舍,和兒子同住。
劉和點頭道:“阿母身體安好,只是近來常為我的婚事憂心。”
“子義今年十七歲,確實也到了結婚的年齡,”劉景笑著問道:“不知子義可有心儀之人?”
“沒有。”劉和緩緩搖頭道。“其實我想再等個一兩年再結婚,奈何阿母催促甚急。”
劉景笑道:“既然子義心中另有打算,這事就交給我吧,一會拜見母親大人,我會勸勸她。”隨著劉景的身份地位越來越高,原本性格嚴刻的繼母張氏,已然化身慈母,對他百依百順。
劉和聞言鬆了一口氣,“兄長出面說項,阿母必定會聽。”
劉景又道:“至於你的婚事……我記得桓(階)長史有一幼妹,年十三四,心性溫柔,姿色端麗,頗知文學,目前尚未許以人家,不知子義有意否?”
劉和道:“弟亦久聞桓長史幼妹桓湘,品貌俱佳,實為良配,若能得其為婦,於願足矣。”老友中文網
劉景頷首道:“我回去後,便向桓長史請求定下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