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酃縣(第1/2頁)
章節報錯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禮》曰:‘四十強而仕’。是故國家有言:‘孝廉、茂才者,年不滿四十,不得察舉’。
然世間有茂才異行者,若顏淵、子奇,則可不拘年齒。
自古‘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至理之言也。
長沙劉仲達,為人德行素著,才略深茂,為江南冠冕,雖未弱冠,亦為國之棟樑。今特舉劉仲達為茂才,守當陽令……”
站在室中央的州吏雙手端著劉表的委任書,大聲宣讀,四下一片安靜。
事情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劉表果然舉劉景為茂才,委以縣令之職。
漢代縣之長官,人口萬戶以上為縣令,俸祿在六百至千石之間,人口不足萬戶為縣長,俸祿在三百石至五百石之間。
而茂才,只有三公、光祿勳、監察御史等及十三州刺史、州牧可舉,每年不超過二十個名額,珍貴程度遠遠超過孝廉,起步就是六百石至千石縣令之位。
劉蟠身份敏感,只能選擇沉默,桓階則神情略有焦急,拼命向上方的張羨使眼色。
張羨知道桓階的意思,劉景若是投靠劉表,對他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首先他會被認為不愛惜人才,其次龍丘劉氏必將離心,最後,以劉景之聲望,如果倒戈一擊,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當然,一旦劉景真的這麼做了,他的名聲也定會遭到重創,張羨再怎麼說也是他的故主,若反戈一擊絕對會受到世人譴責。
像劉景這種人才,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留下,絕不能被敵人所用。他必須出面阻止,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給出和劉表相同的籌碼,留住劉景。
張羨目光瞥向劉景,見他面若平湖,並無喜意,反而看向他的眼神充滿“恭順”之意,一副唯命是從的模樣。
見此,張羨內心頓時有了底氣,隨即對州吏道:“劉荊州遠在千里之外,尚且耳聞劉仲達之賢良,僕近在咫尺,又豈有不知之理?劉荊州遲來一步,僕已上表國家,舉劉仲達為孝廉。”
“終於……”劉景聞言不禁鬆了一口氣,他前前後後謀劃了大半年之久,終於接近成功了。
州吏辯道:“張府君何出此言?劉仲達或被張府君舉為孝廉,但也可以繼續接受劉使君的舉薦,此事當由劉仲達自己決定。”
繼而又對劉景道:“劉使君為了足下,不惜打破規矩,十九歲舉茂才,本朝以來,絕無僅有,乃至襄陽內外,多有非議劉使君者,足下當慎思之。”
眾人目光紛紛投過來,劉景從容說道:“在下先前已應府君之命,大丈夫言出必踐,豈有自食其言的道理?是以對於劉使君的厚愛,請恕在下難以從命。”
州吏見他雖言行徐緩,態度卻極為堅定,自知決定難改,只能告辭而去,返回襄陽覆命。
州吏一走,室中氣氛立時有所鬆緩。
張羨心裡多少有些不快,因為這是受到劉表的威脅,被迫做出的決定。只是事已至此,再抱怨也沒用,他只能選擇接受,對劉景說道:
“僕之前曾言,仲達不負僕,僕亦不負仲達,原本想留你在身邊再待一年,等找到合適的主簿人選再放你走,如今形勢有變,只能作罷。僕這就向朝廷上書,舉仲達為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