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召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彊、劉祝、區雄三人走後不久,劉景就派嚴肅代其南下平陽、鍾水二鄉,視察水患情況。
平陽、鍾水二鄉乃是他的大後方,如今更聚集著酃縣數以十萬計的百姓。如果不是數萬荊州軍俘虜正等著他處理,實在分身乏術,他肯定要親自前往。
去除兩千餘倒戈的長沙降兵,此番俘虜荊州軍水步軍約三萬人,其中水軍棹卒、戰士七千餘人,步騎軍兩萬兩千餘人。
荊州軍士卒大體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劉表的嫡系州軍,總人數超過萬人。這些士卒的家眷大多都被劉表遷至襄陽,形同人質,因此很難將他們收為己用。
即便他們願投靠,劉景也不敢接受,誰知道他們日後會不會受到劉表蠱惑,從而再度背叛。
二是關中流民及涼州降卒組成的關西兵,這批人約有四千餘,充任劉表軍騎兵及長矛兵。去年末孫策進伐江夏,劉表侄劉虎及南陽韓晞便將五千關西長矛救援黃祖,最終為孫策所破。
關中流民主要寄居在南陽郡西部,從筑陽到武關,從沔水到丹水,無慮數萬家。因為他們乃是流人遊戶,而非荊州治下編戶齊民,是以向來不納賦稅,對此劉表亦無可奈何,唯有選其健勇者,厚給金帛,招募為兵。
說白了,不管是關中流民也好,涼州降卒也罷,都是拿錢辦事,對劉表並無多少忠心。
劉景完全可以將他們納入麾下,而且千餘涼州降卒中,大半都是楊定的舊部,以韓廣過去在楊定軍中的威望,根本不用開口,降卒便會主動歸附。
三是南郡地方豪傑率領的部曲私兵,共計約七千人。由於他們並不是劉表的嫡系,因此死戰者不多,大部分人都比較“理智”,是最早向劉景軍投降的人。
劉景心裡最重視的,便是這些南郡地方豪傑,首先日後北伐荊北,讓他們充當帶路黨,定然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劉景在這份投降名單中看到了不少耳熟能詳的名字。
比如霍峻,其歷史上曾率數百部曲堅守孤城一年之久,最終以少勝多,斬殺敵首,立下奇功,只可惜過早去世,未能盡顯才能。其子霍戈亦為名將,世戍南中。霍峻現在僅為別部司馬,掌軍的是其兄,討賊校尉霍篤。
又比如高翔,此人乃是諸葛亮北伐時期的重要將領,曾在諸葛亮的指揮下,與魏延等人攜手大破司馬懿,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張。
再比如馮習,他名聲不顯,事蹟佚失,只知劉備東征孫吳時擔任大督,夷陵之戰蜀漢大敗,文武戰死者甚眾,馮習也是其中之一。而此戰活下來的將領,後來基本都成為了蜀漢的棟樑。馮習如果不死,亦當有所作為。
三人固然都稱得上是一時良將,不過荊州軍中還有更讓劉景看重的人,而且不止一位,一是黃忠,一是魏延。
魏延倘若能夠善終,以其勇略功績,當能與關張馬黃趙同列,可惜其人性格驕傲自負,最終招致禍端,實乃咎由自取。
當然,魏延性格雖然惡劣,以至於達到了“人人皆避下之”的程度,但他最終因私廢公,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皆因頭上失去了束縛。如果劉備、諸葛亮尚在,再借魏延八個膽子他也不敢胡作非為,他仍舊是那個為蜀漢折衝外御,名震敵國的大將。
劉景相信自己當能駕馭其人,尤其魏延眼下乃是降人,劉景若拔之於系虜,必可得其死力。
黃忠則出現在了傷者名單中,當劉景得知他身中五箭,傷勢甚重,著實嚇了一跳。
這位三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五虎將之一,若是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在自己的手中,那劉景就真的是欲哭無淚了。
劉景為此特意喚來軍醫掾,告訴他一定要用最好的醫者、最好的金創藥……總之,不惜任何代價,務必要徹底治好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