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蒯越跑遍了湘、耒、承諸水,甚至有一次為了近距離考察酃縣城周邊地勢,不惜犯險,向西橫渡湘水,結果在歸來時卒遇劉景水軍。幸虧蔡瑁及時派出船艦,逼退劉景水軍,才使得蒯越轉危為安。

劉景水軍並非針對蒯越,而是針對整個荊州軍,這兩天,劉宗不斷派遣輕舟走舸,日夜不停騷擾,令荊州軍不得安寧。

蔡瑁本就報仇心切,又被劉景水軍連番騷擾,內心更加憤怒。

第三日平旦,天色尚未明朗之際,荊州水軍的營塢內便傳來一陣雷鳴般的鼓聲。

“咚……咚……咚……”

已經飽餐一頓的荊州水軍棹夫、戰士,聽聞鼓聲皆就船,整持櫓棹、兵器,數以百計的大小船艦排列有序,以次出發。

蒯越和蔡瑁並肩站在岸邊,雖知有些話後者未必愛聽,可他還是忍不住出言叮囑道:“這一戰,旨在檢驗長岐木的效果,而非與敵決戰,需得掌握分寸,不可冒進浪戰。另外,儘可能多俘獲幾艘有拍石的敵艦,以便於日後模仿,使利器為我所用。”

蔡瑁聞言心裡十分不悅,以前攻張羨時,蒯越從來不會對自己多嘴,二人一主步軍、一主水軍,互不干涉。如今蒯越打破“規矩”,明顯是因為自己曾敗於劉景之手,對自己缺乏信心。

蔡瑁一臉不耐地道:“這些話我豈能不知?何須蒯長史來說?蒯長史安心看我破敵就是。”

心知蔡瑁沒聽進去,蒯越暗暗搖頭,道:“德珪當知,你現在仍是有罪之身,將軍英明,沒有因戰敗而懲罰你,而是諭以昔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希冀你能知恥後勇,戴罪立功。德珪,不要辜負將軍對你的期許。”

想到劉表,蔡瑁心中熊熊燃燒的怒火稍稍得到遏制,如果再敗,他就真的再無顏回襄陽了。

“蒯長史留步,安心看我破敵。”蔡瑁深深吸了一口氣,再次重複之前說過的話,而後轉身登上高大若山的樓船大艦。

蒯越高大的身軀堅立不動,目視著蔡瑁的身影隱於船中。

荊州水軍船艦眾多,當船艦全部駛出營塢,天色已然大亮。

而駐紮在十數里外的劉景水軍,顯然早有所準備,幾乎與荊州水軍不分先後的出現在湘水。

酃縣段的湘水水面寬約兩百丈,與動輒上千丈的長江相比,自然是相形見絀,然而容納兩支規模龐大的艦隊卻也不顯擁擠。

今日西南風頗為強勁,是以劉景水軍不但順水,亦順風,可即便擁有雙重優勢,劉景水軍也沒有采取主動出擊的策略,而是沉碇石於酃縣城以南數里江面,耐心等待荊州水軍來戰。

原因其實很簡單,北上作戰,他們的對手就不僅僅是荊州水軍了,還要時刻受到岸邊步軍弓弩的威脅。反之,引敵南下來戰,則會得到酃縣同袍的幫助,白痴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雙方遙遙對峙了近半個時辰,望見劉景水軍不慌不忙,穩坐釣魚臺,蔡瑁自知再拖下去也是無用,便讓人擂響座艦的戰鼓。

“咚……咚……咚……”

震天般的鼓聲一響,負責統領荊州水軍前部的蔡和,立即下令麾下戰艦收起碇石,划動棹櫓,溯流向南,迎戰劉景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