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策馬撞向敵陣櫓楯之牆,手中長矛一甩,刺翻一人。

只是敵陣矛戟成林,弓弩成群,馬周胯下戰馬胸頸部位,接連中招,戰馬悲鳴一聲,揚起前蹄倒地,馬周被甩下馬背,幾乎是頭部朝下,狠狠貫在地上。

幸虧此處臨近湘水,土質鬆軟,加上馬周兜鍪內有鹿皮內襯,總算避免了腦袋開花的命運。

不過這一下也著實摔得不輕,當他暈頭轉向的爬起來,尚未搞清楚方向,楯牆內便接連探出數支鋒利的長矛,迎面搠至。

危急時刻,馬周雜眉一挑,雙目圓瞪,發出一聲雷霆般的吼聲,拔刀左劈右砍,連斷兩矛,第三支矛卻乘機戳中他的胸口。

所幸他身上袍鎧十分精良,矛鋒穿透甲片後,僅刺破皮肉少許。

馬周吃痛,左手握住矛杆,拔出後猛地用力一扯,敵方士卒一時不備,直接被他扯出楯牆,馬周隨即手起刀落,一刀將其梟首,鮮血霎時間瀑布一般灑落。

此時馬周的左右兩側,劉景軍將士猶如驚濤拍岸一般,連綿不絕地衝擊著荊州軍圓陣楯牆。

在這種捨生忘死,一往無前的攻勢下,荊州軍楯牆雖被衝得凹凸不平,卻顯得韌性十足,硬是頂住了劉景軍洶湧的“洪流”。

反觀荊州軍楯牆之下,短短片刻工夫,劉景軍就出現了巨大的傷亡,武器零落,屍體枕藉。

馬周迎難而上,三衝楯牆,卻是三度被敵陣矛戟逼退回來,氣得他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馬周這邊一時難以突破,但另一邊的蔡升、韓廣二人,卻是在不久之後,憑藉個人“勇冠三軍”的勇武,率眾強推楯牆,登鋒履刃,一舉攻破了荊州軍的鐵桶陣。

蔡升、韓廣衝鋒在前,於敵群之中往來衝殺,莫有能當者,所謂虎入羊群,亦不外如此。

《吳子》有云:“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

猛將乃一軍之表率,劉景軍士卒緊隨蔡升、韓廣的腳步,潮水般沖垮荊州軍的陣地,之後對潰卒一路窮追猛打,大砍大殺。

側翼一破,圓陣便像是被戳破了的皮球,正面的荊州軍士卒陷入極大恐慌,幾將崩潰。

劉景見此,果斷集合一支人數超過百人的騎兵出擊,最終成為壓垮荊州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轟隆隆……轟隆隆……”

奔騰的馬蹄聲,激昂的喊殺聲,上百騎兵列雁形之陣馳進,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荊州軍陣地。

騎兵尚未接近,荊州軍士卒就崩潰了,丟盔卸甲,豕突奔逃,不顧一切的向湘水岸邊逃去。

此刻習珍已經難以制止部曲的潰敗之勢,身體被蜂擁而逃的潰兵撞得左搖右擺,險些摔倒。

“校尉……”幾名親衛拉住習珍的手臂,臉上無不帶著驚慌地喊道:“快走!快走!遲則晚矣。”一邊說,一邊拖拽習珍。

習珍嘆了一口氣,這會蔡和部大多數士卒皆已安全退回水上,他也算勉強完成了斷後的任務,便任由親衛、潰兵裹挾,逃往湘水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