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瑗為人既溫柔又善良,對小民素有憐憫之心,因此聽到劉景有意建立一家撫幼之所,在感到意外的同時,亦滿心歡喜之情。

“若是能令境內無啼飢之童,該是多麼令人稱頌的功績啊!”鄧瑗一臉崇拜的看著自己的夫君,說道:“劉郎的這個想法甚好,我為什麼就沒有想到?”

“當然是時代的侷限性了。”劉景心裡一笑,很是享受妻子崇拜的眼神,又道:“這個撫幼之所,我準備取名‘慈幼居’,少君以為如何?”

“‘慈幼居’?慈幼者,愛護幼小也……”鄧瑗聽罷沉吟一聲,眼眸晶亮地說道:“《周禮》有云: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是為保息六政。慈幼之名,劉郎便是取自於此吧?”

“沒錯。”劉景頷首道,繼而感慨道:“保息六政,說來簡單,行則萬難,即使再過一千年、兩千年,也未必能夠實現。”這是《周禮》提到的理想的社會狀態,只有進入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才有機會實現。

鄧瑗不由一陣默然,夫君在談話時,總是有這種莫名的感慨,她都已經漸漸習慣了。

劉景收整心情,而後道:“我準備在慈幼居中置數十乳母,以餵養諸多嬰孩。只是……慈幼居內皆為婦孺,男子出入其中,怕是多有不便。”

鄧瑗聽得連連點頭,乳母們都是有家室的人,男子出入其中,萬一要是傳出點什麼風言風語……明明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善事,最終若是反變成壞事,那就太遺憾了。

劉景神情變得無比鄭重,一字一句道:“所以,少君,我希望你能替我執掌慈幼居。”

這是在一開始有了慈幼居的想法時,就已經決定的事情。鄧瑗是自己的妻子,讓她出面,執掌慈幼居,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啊?”鄧瑗萬萬沒有想到夫君竟然有意讓她執掌慈幼居,花瓣一般嬌嫩的小嘴微微張開,驚訝地問道:“我可以嗎?”

“當然。”劉景毫不猶豫地點頭道,“少君,你可是我的夫人,有誰會比你更適合執掌慈幼居呢?”

“好。”鄧瑗內心驕傲而又自信,當即就點頭同意了,信心滿滿地道:“我一定會用心經營慈幼居,讓劉郎獲得美名。”

劉景笑著稱好,隨後又與鄧瑗商量起該將慈幼居建在何處。城內和郊外,各有各的好處。

首先說城內,城內人口眾多,方便招聘乳母,而且就在縣寺眼皮子底下,萬一出了什麼事,縣寺能夠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缺點是城內地方有限,慈幼居一旦開設,就不單單是近百嬰兒的問題了,或許用不了多久,整個酃縣的孤兒都會湧入進來。

這一點,郊外優勢明顯,隨隨便便就能劃出幾百畝土地,修個幾百間屋舍,多少人都裝得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足夠清靜,可以隔絕四方紛擾。

而郊外的缺點則是乳母不好招聘,再有就是距離縣寺太遠了,安全方面也不夠有保障。

劉景經過綜合考慮後,還是決定建在郊外,不過地址他選擇了湘水西岸,臨蒸鄉境內。

他心裡已經決定,最遲秋收,便將縣治搬往臨蒸鄉,因此慈幼居肯定不能建在酃縣城郊。

這幾個月,鄧瑗怕是要受一些奔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