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授田(第1/2頁)
章節報錯
七姓塢堡在失去族長後,面對褚方、馬周的圍攻,前後只抵擋了十餘日,便接連陷落,步了龔氏、王氏、潘氏、鄭氏後塵。
平陽、鍾水二鄉大姓,無不震恐。
如果劉景只是想要平陽、鍾水二鄉尊奉縣令,那麼在誅滅龔氏,及王氏、潘氏、鄭氏四姓後,便可以就此收手了。
二鄉大姓都已經被劉景一系列酷烈的殺戮手段嚇破了膽子,絕不敢再對縣命陽奉陰違。
可僅僅這樣,平陽、鍾水二鄉仍然只是縣寺賬面上的“窮困”之鄉,那他又何必親自南下?他要的可不是這樣的結果。
如今,劉景在滅掉龔氏、王氏、潘氏、鄭氏四姓後,又覆滅七姓,總計十一姓,不算資貨、土地,僅這些大姓藏匿的隱戶,便收得一千六百餘戶,接近一萬人口。
看到如此多的隱戶,還在劉景的預料之上,一時間不由氣急而笑,恨不得將二鄉剩下的大姓也都全部殺掉,收編其民。
當然,他也就是心裡想想,並不會真的付諸行動。
南下以來,他已經殺了太多太多人,仁德的人設都殺崩了。
龔氏叛逆,覆族之禍乃是咎由自取,王氏、潘氏、鄭氏附逆龔氏,被滅族也勉強說得過去。
只是後面誅滅七姓……
雖然劉景聲稱在攻破龔氏塢堡後,翻出了七姓與龔氏暗中勾結的密信,將其等與王氏、潘氏、鄭氏歸入一起,定為附逆之罪,算是有了一個正當的藉口。
然而真實原因平陽、鍾水二鄉大姓皆心知肚明,在感到兔死狐悲的同時,也在暗暗慶幸,幸虧劉景抵達後他們第一時間趕去拜見,若是去晚了,被劉景認為對自己不敬,說不得也會像七姓一般,隨便安個罪名殺之滅族。
其實滅族只是一個誇張的說辭,並非誅九族一般殺光所有人,包括“罪魁禍首”龔氏,就算是龔氏五兄弟的子嗣,如果不滿十二歲,也會饒其一命。
這和婦人之仁無關,而是世間的“潛規則”,從前王莽都能做到的事情,劉景一個有著現代思想的人,更沒有理由做不到。
平陽、鍾水二鄉十一姓,劉景前後一共殺死百餘人,俘一千餘人,如今皆被繫於鄉邑。
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家族遠支,和顯支幹系不大,劉景準備放過他們,但此事還需要仔細排查,以免出現“疏漏”,對自己造成危害。
而他做下這麼大的事情,肯定要通知郡府,請示張羨,向其講明事情原委,並請他定奪。
這些大姓俘虜,下場不難猜,男子估計不是徙巴丘,就是送於耒陽鐵官處,女子則送入官寺,為奴為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這輩子基本都沒機會回來了。
而十一姓積年資儲,全部便宜了劉景,在大肆獎賞將士後,仍有超過六千萬錢入賬,這是隻屬於他一個人的財產。
另外米糧,即使經過整整一冬的消耗,猶有兩萬餘斛,足夠劉景麾下八百餘將士,吃一年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