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執意要去市井,可不是為了遊玩,市井乃是百姓匯聚之地,要深入瞭解一個地方,再也沒有比市井更適合的去處了。

況且,他當初就是以市吏起家,對於市井最熟悉不過,就像嚴肅以老本行“獄”開始入手,他也準備以“市”為切入點。

劉景如今已是一縣之君,自然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騎馬出行,否則被酃縣士民看到,會認為他“失儀”,沒有縣君的威嚴。

但他也不準備乘坐能夠彰顯身份的冠蓋安車,這次出行,他不想大張旗鼓,弄得人盡皆知,這會失去此次出行的初衷。

因此他特意選擇了一輛裝飾簡陋的有棚馬車,除了馬周、劉亮、於徵外,還有五名騎士隨從。

他雖不欲張揚,可酃縣到底不是太平之地,前任縣長也死得不明不白,劉景不能不有所提防。

長沙郡城臨湘人口超過十萬,城郭周圍十數里,不但是荊南四郡的中心,亦是南海通往中原的要道,是以商業十分發達,城中一共設立東、南、西三市。

而酃縣只是一座普通的小縣城,相比之下就遜色多了,人口不滿萬人,城郭週迴四里有餘,僅設有一市,位於城郭東南,從縣寺大門出來,徑直南行即可。

劉景早就知道酃縣市井規模有限,可到達後,目睹市井全貌後仍然有些失望,別說與臨湘西市相比,即便與規模較小的東、南二市相比,也是多有不及。

酃縣市井不但規模很小,而且列肆之後,用於儲存貨物的邸舍十分稀少,多是茅棚、竹棚一類,十分簡陋寒酸。

馬車一進入市門,劉景便迫不及待看向左右兩側,可惜並沒有發現“銅鬥鐵尺”的蹤影。

這可是赤裸裸的打他臉。

劉景眉頭不由高高皺起,“銅鬥鐵尺”是他複製隋朝名臣趙煚的“良法”,也就是古代版的“公平秤”,為此受到了長沙上下的一致讚揚,前年張羨就頒告長沙治下諸縣,通行此法。

其實劉景心裡十分清楚,就算在現代,公平秤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更別說以人治為主的古代社會了,不管什麼良法都沒用,最重要的還是人。

然而,“銅鬥鐵尺”稱得上是劉景最為得意的政績,其他地方且不論,他如今擔任酃縣的縣長,市掾但凡有一點腦子,也該知道擺幾個做做樣子。

在劉景的示意下,馬車行於坑坑窪窪的泥路,穿過稀稀落落的人群,抵達市中心的市樓前。

在酃縣,能用良馬拉車,騎士拱衛者,屈指可數,市掾接到稟報,立刻率領市樓諸吏恭迎。

市掾看到褒衣高冠的劉景從車上下來,頓時吃了一驚,前幾天朝會時,他曾見過劉景一面,是以一眼便認了出來,立即撩衣下拜道:“下吏拜見明廷……”

“拜見明廷……”市樓諸吏亦隨之下拜。

劉景點了點頭,示意眾人免禮。接著上下打量起市掾,他年紀約二十餘歲,身材矮小,還不滿七尺,五官也並不出眾。

兩人之前應該在朝會上見過面,只是對方姿貌過於平庸,劉景根本就沒記住他這個人。

市掾臉上堆滿笑容,說道:“明廷乃一縣之君,竟然屈尊來到市井這等汙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