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改名(第2/2頁)
章節報錯
漢之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即是說,州牧、州刺史上任,刺史部屬吏要迎於本州邊界。這種情況不止州部,郡府、縣寺,莫不如此。
劉景此番赴任酃縣,並未乘坐官車,而是乘坐自家船艦走的水路,加上他不想“勞師動眾”,便沒讓縣吏來縣界迎接。
衡山至酃縣段的湘水,比之臨湘至衡山段水域還要曲折,彎彎繞繞,九曲瀠洄。
湘水由南而北貫穿酃縣全境,零陵郡之承水西來,桂陽郡之耒水東來,三水於酃縣城郭北部合而為一。南部又有鍾水。
區區一縣之地,境內竟然有四條江流,水資源何止豐富?這就是為何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會在這裡教民播種五穀,戰國時期便成為楚國重要糧倉的原因,沒辦法,先天條件實在是太好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塊寶地,縣城城址建在哪裡不好,偏偏選擇建在低窪地帶,以至於“大雨大澇、小雨小澇,十年九澇。”
每年不是在修繕堤壩,就是在修築城牆,白白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加上酃縣處於三郡交匯之地,內外時有紛擾,好好一個“楚之糧倉”,竟被歸入“劇縣”行列,視為不好治理的地方。
劉景船隊逆流而行,由湘水轉入耒水,蓋因酃縣的主要津渡正位於城東的耒水之畔。
酃縣諸吏早早便接到劉景將要抵達的訊息,悉至耒水津渡相迎。
在此等候劉景到來的不止縣吏,還有為數眾多的酃縣士民,畢竟劉景可是長沙郡的傳奇人物,大家心中都十分好奇,想要親眼看看,劉景到底是何模樣。
縣寺和郡府大體一致,縣吏同樣以功曹為首,號為主吏,總攬朝綱,其次廷掾,主祭祀,地位清高,相當於郡之五官掾,也有以五官掾稱者。
然後是以主簿、主記、賊曹為首的門下諸吏,以及戶、倉、田、金、法諸曹。
酃縣功曹名叫龔英,其年過三旬,身長七尺,眼正鼻直,相貌英武,下頜留著一部濃密鬍鬚。
一個身長七尺餘,軀體強健,長相與龔英頗有幾分相似的男人開口道:“二兄,劉……”見龔英目光狠狠瞪向他,趕緊改口道:“廷君到底何時才到?”
縣官署可稱為縣寺,亦可稱為縣廷,是以縣長有廷君之名。
“閉嘴。”龔英低聲怒斥道。說話者乃是他的四弟,兵曹掾龔武,別看他僅是一曹主吏,實則執掌一縣兵事,從縣尉到賊曹、遊徼,都要看他的臉色。
當然了,龔武雖然為人勇武,卻失之輕率,他之所以能夠掌控縣中兵權,不是他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完全是託了家族的福。
龔武性格驕躁蠻橫,誰都不放在眼裡,唯獨懼怕自己的二兄,被龔英直面呵斥,只能老老實實聽著,最多在心裡發幾句牢騷。
站在龔英另一側的人開口說道:“四弟,言多必失,聽二兄的沒錯。”他是龔家老三,名叫龔浮,如今任守津吏一職。其主要職責是維持津渡治安、檢查、監督行人,位卑而權重。
龔家不止三人為吏,老大龔飛任鍾水鄉的鄉嗇夫,老五龔戈為亭長,龔家一門五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