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桓階出來打圓場,總算沒有令氣氛冷卻下來,張羨始知劉景心中之志,便也不再強求。

又坐了片刻,張羨起身離開,劉景率領諸吏一路送至市樓外。

張羨臨上車前拉著他的手說道:“仲達,你既然有治理一方,惠及百姓之心,來日僕不吝割百里之地,以全仲達志向。”

百里之地就是一縣之地,張羨無疑是給他畫了一張看上去無比美味的大餅,告訴他只要盡心做事,以後會讓他做一縣之長。

張羨籠絡人心之能,不得不令人歎為觀止。

劉景承認自己很是心動,一縣方圓百里,民眾萬計,能做的事情是如今的十倍、百倍……

不過劉景心裡仍然保持清醒,並沒有被張羨三言兩語忽悠得找不到北,他心知自己在二十歲前擔任縣長的機率接近於零。

漢代至少也要弱冠之年才有機會成為一縣之長,漢末法紀鬆弛,如張羨之子張懌,十八歲成為臨湘縣令,又如歷史上的孫權,十五歲成為陽羨縣長,可誰讓他們有個好父親、好兄長呢?劉景不認為自己能與他們相比。

但是機率再如何低,他也要奮力一搏,家世不夠,名聲來湊,他無論如何也要在弱冠之前為自己博一處存身之地。

恭送張羨上車後,桓階開口道:“仲達接任監市掾,市左史之位就空出來了,你心中有無合適人選?若有,可上報給我。”

桓階這是將市左史之位的任命權直接交給他了,劉景拜謝道:“多謝綱紀,在下確實有一個人選,明日呈於綱紀案前。”

桓階點頭稱好,隨即登上馬車,成績緊跟其後,臨別時向劉景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兩人關係因為合作打擊偷盜一事而有了很大改善,特別是成績在這裡面不僅撈足了政績,更獲得了天大好處,心裡對劉景除了敬畏之外,更多了一份感激。

偷長們個個富得流油,成績施展出他敲骨吸髓的能力,具體榨出來多少財物外人不得而知,僅私下贈予劉景的財物,就超過了百萬錢,由此便可見一斑。

目送張羨的馬車走遠,劉景反身回到市樓,諸吏紛紛拜道:“拜見掾君。”

劉景輕輕頷首,目光依次望向前排的馬周、劉祝,以及王朝。

成功解決偷盜後,劉景就立刻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將劉祝招入市樓為吏。劉祝為人頗為聰明,由於長期混跡於市井,特別擅長察言觀色,揣摩人心,兩個月下來,劉景用得十分順手。

至於王朝,則是馬週一力推薦,這種事對劉景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看在馬周的面子上將其調入市樓。此人性格謹慎,行事沉穩,交給他的事大多都能順利完成,也算是一個堪用之人。

劉景最後目光落到謝良身上,說道:“謝史隨我上樓。”

“諾。”謝良應道。

劉景時常被黃秋邀入掾室閒談,因此對這裡一點也不陌生,分外從容的坐於主位,示意謝良就坐,問道:“對於市左史,謝史心裡有沒有什麼合適人選?”

“沒有,全憑劉君做主。”謝良恭敬地回道。他可不會天真到認為劉景真是在詢問他的意見,這時候乖乖俯首聽命就是了。

劉景本來就是象徵性一問,繼續說道:“我心裡倒是有一個人選,謝史行事寬厚有餘,威嚴不足,市左史必須用一個能夠震懾宵小的人,我認為市獄吏嚴肅便是這樣的人,謝史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