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送別(第2/2頁)
章節報錯
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諸葛亮面露古怪,劉景之前已經送過他一幅《龍說》字帖,沒想到在贈送他的摺扇上又寫了一遍,難道是他特別喜愛此文?
桓彝推論道:“此文以龍喻聖君,以雲喻賢臣,借“龍噓氣成雲”而闡君臣相得。仲達素知孔明心懷大志,常以名臣賢相自勉。仲達贈予孔明此文之意,必是希望孔明未來可以得遇英明之君,實現心中遠大抱負。”
劉景微笑頷首,肯定了桓彝之言,繼而目光湛湛,意味深長的看了諸葛亮一眼。
諸葛亮今年十五,只需要十年時間,就能成長為無雙國士。
而劉景今年十七,他需要在這期間儘快崛起,成就一番事業。
畢竟諸葛亮志在匡扶天下,可不會因為交情而屈就於他。
“十年……足夠了吧。”劉景心中對此頗為自信。未來數年,荊南之地風起雲湧,正是英雄有用武之時,他必能乘風而起。
不久杜襲乘車悠悠而至,他家離此最遠,所以抵達最晚。
五人相聚一處,惹得諸葛玄頻頻回顧,杜襲、桓彝皆為一方名士,劉景亦聲聞長沙,劉瑍名聲不顯,卻也毫不遜色三人。侄兒諸葛亮能在十五之齡就與他們結交,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
其中最大的原因無疑是劉景,否則諸葛亮根本就接觸不到這些人,連他都能看出,劉景對諸葛亮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看重。
諸葛玄心道:“長沙太荒僻了,未來劉仲達一定會去襄陽吧?相信再見之日不會太遠。”
與都亭友人一一拜別,諸葛玄登上牛車,啟程前往渡口,劉景等人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乘車一路跟隨,送至湘水岸邊。
分別在即,一向以灑脫任誕示人的劉瑍,反而是在場之人中唯一一個落淚的。
杜襲、桓彝皆是性情堅毅之輩,而劉景雖然傷感,可他過兩年就會前往南陽迎娶鄧瑗,到時候自然有機會與諸葛亮相聚。
諸葛亮含淚不住安慰,劉瑍猶不能止淚。這也不怪他如此悲傷,當今交通閉塞,時局又亂,這次分別,或許就會成為永別,這讓劉瑍怎能不為此傷懷呢?
直到諸葛亮登船離去,劉景也僅是鄭重的道了一聲“珍重”,並沒有吟什麼送別詩,詩詞歌賦,在諸葛亮心中乃是小道,效果可能還比不上一幅字帖。
江船緩緩駛離岸邊,諸葛亮立身於甲板之上,與劉景幾人長揖作別。
劉景佇立岸邊良久,直到徹底看不清諸葛亮身影,心中略感惆悵,謂左右道:“大兄、桓兄、文朗,我們不若尋一家酒肆,一醉方休吧。”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