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劍術書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久,劉和、劉饒兄妹從正堂出來,二人手裡各自端著一個木盆,披頭散髮,無精打采,一副還未睡醒的樣子,然而一見到劉景,二人立刻精神起來,樂呵呵跑到劉景面前。
“阿兄……”
“早啊。”劉景伸出右手分別在兩人的頭上揉了揉,劉和、劉饒兄妹倆剛剛起床,本就頂著一頭亂糟糟的頭髮,被他這麼一揉,頓時變得更加凌亂了,簡直不忍直視,劉景忍不住發笑。
小兄妹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十分享受阿兄親暱的動作。
劉和沒有和妹妹一樣痴纏著兄長,目光直勾勾看著劉景手中之劍。
男人喜歡武器,是天性,不分大小,不論古今。
“給,小心別劃到手。”劉景如他心意,將手中之劍遞給他。
劉和一臉掩飾不住的興奮,匆匆應了一聲,接過劍拔出一小截,嘖嘖稱讚。可惜這把劍對他而言太沉了,也太長了,使用不便,把玩一會就戀戀不捨的還給劉景。
劉和、劉饒既懂事又乖巧,劉景心中萬分喜愛,為了增進與弟妹間的感情,等他們洗漱完後,親自為兩人梳理頭髮,並在頭頂兩側各扎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十分可愛。
男童叫總角,女童則叫丫髻,漢世八歲童子開始蓄髮時都會留這樣的髮式,直至十五歲束髮、及笄為止。
和弟弟妹妹分開,劉景返回房間,繼續著昨日之功,默誦《左傳》,讀累了,就到院子當中遊逛,透透氣、養養神,畢竟勞逸結合才是王道。
到了下午,劉景暫時擱置《左傳》,今天不準備再看了,從竹箱中取出紙張,徐徐鋪在書案上。
習慣了現代工業紙張,劉景不可避免覺得面前之紙過於粗糙,不堪入目,其實此紙已經是當今時代的一流水平,出產自耒陽,又稱蔡倫紙。
耒陽是荊南桂陽郡治下的一個縣,距離長沙僅五百餘里。“蔡倫造紙”的故事婦孺皆知,耒陽作為蔡倫的家鄉,以造紙而知名天下。
可惜耒陽人墨守成規,缺乏創新,現今北方已經漸漸追趕上來,尤其山東有左伯,造紙技術獨步天下,受到士人階層的追捧,已故大儒蔡邕更是號稱“非左伯紙不妄下筆。”
劉景挽起衣袖,慢慢研開墨,執筆寫道:“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這是晉代陶淵明的自傳文《五柳先生傳》,前世他事業上有一位貴人,乃是學者出身,不流於俗,最欣賞的就是陶淵明,為此劉景讀了大量陶淵明的詩文,不說倒背如流也差不多。
劉景筆走游龍,揮毫間一氣呵成,看著紙上風神灑落,姿態飄逸的行書,字雖不連氣候相通,墨縱有餘肥瘠相稱,顯示出不凡的造詣,心裡十分滿意。
前世他上大學開始接觸書法,直到去世,前前後後有差不多十年時間,一直勤練不綴。
漢末是華夏書法歷史的大發展時期,隸書看似佔據主流,實際上已是日薄西山,楷、行、草諸體風行天下,逐漸完備自身,尤其是楷化字,作為民間俗體,受到士民的喜愛,等到魏晉之後,楷書便會一舉終結隸書的正統地位,取而代之。
僅憑這一筆好字,就不愁沒有名聲。而有了名聲,距離出仕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