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再三之後蒙荻決定,讓孫武,計然和白圭這三個自己身邊最重要的謀士,集合在一起商量出來一個更加合適的辦法,重新擬定軍功爵制度。

同時制定出來一套選拔官員的流程和依據,從此以後形成規矩流傳下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漢國在一定時間之內保持強盛,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尸位素餐的局面。

隨後蒙荻和孫武離開蒙邑前往淮城,同時派人前往郯城請計然前來,這也是距離上一次合議漢國將來發展計劃之後,第二次聚會,這將定下來著漢國將來的國策和方向。

四個人聚在一起,逐條逐款地開始詳細的商討,儘量把所有的情況全部想到,選出來一個相對比較折中的方案,最終定下來了一個大致的意見,漢國勳爵制。

也就是說爵位和職位不掛鉤,而是一種社會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代表著你為漢國立下了什麼樣的功勞,並且可以根據爵位的變遷,對於地方政務實行監督。

並且也定下了嚴格的爵位廢除制度,主要關注點就在以權謀私,欺上瞞下,勾結地方,德不配位,至於其他更大的罪過,像是謀反之類的,則是直接處以極刑。

並且只要有了爵位,那麼漢國就會發放相應的俸祿,這跟原本的只為俸祿並不衝突,只是說相對的要少一些而已,同時另外建立起來一個官員選拔制度。

這是在蒙荻提出的察舉制度基礎之上,改良而來,地方官員有責任根據相應的人口舉薦人才,這樣的人才分為三等,良,優,上,加以區分。

良才在地方上可以擔任相應的職務,根據具體事物的表現,然後再進一步舉薦,達到優秀的程度之後,最好進行相應的考試,以考察這位人才的知識掌握水平夠不夠。

如果達到優秀的程度,並且透過考試就可以授予官職,但是這樣的官職只是在地方上為官,至於上等,則是透過地方選拔之後直接匯聚到淮城。

到時候先經過初試篩選,然後再由蒙荻進行當面選拔,合格之後就可以下放到地方上,先擔任副職,表現良好之後可以轉正,這是為將來國家培養中樞人才做準備。

也可以讓這些上等之才,在地方上歷練之後,有充足的執政經驗,這樣將來進入中樞之後,做事情也就相對牢靠一些,也能夠在極大程度上避免一些眼高手低之輩混入朝堂。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制度還是有利於現在的那些世家大族,因為知識基本上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不過也從某種程度上保證了一定的公平。

可以讓一些有識之士,透過這套體系脫穎而出,並且官員的出身不限於漢國,只要能力能夠達到,不論是哪個國家的讀書人都可以參與,就算是外族也是一樣。

整個制度初步成型之後,四個人心中都是充滿了振奮之感,計然更是感慨的說道。

“這一次漢國如果能夠順利改革的話,那麼從此以後會實現國無遺才,並且吸引其他諸侯國的有識之士前來漢國效力,到了那種地步,漢侯的志向也能夠實現。”

孫武對此心中也是頗多感慨,在此之前他考慮的只是預防一些意外的情況出現,只是沒有想到透過幾個人商議之下,已經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

這種方式孫武不好說是好還是壞,只是說太過新奇,究竟實行效果如何還不清楚,不過有一點,他非常確定,那就是蒙荻絕非尋常之人,眼光見識以及所思所想,都讓他極為佩服。

隨後漢國勳爵制直接開始頒佈,但是有關官員提拔的這一套制度,蒙荻並沒有倉促宣佈,他找來左丘明等各個學派的學子,在頒佈之前先進行討論。

因為這一套制度最重要的就是,面對這些學子而制定的,所以蒙荻也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這一下直接引起了軒然大波,這等於說是把周禮完全拋棄了。

而且是透過行政選拔的方式來授予權利,而將士大夫等貴族的權利降低到了極致,雖然說貴族透過這種方式也可以非常輕鬆的擔任官職。

不過相比於其他諸侯國的制度,這完全就是一種顛覆,對人思想的衝擊力非常大,左丘明直接就表示了反對,他覺得透過這套制度,雖然能夠選拔人才。

但是這樣也會降低貴族在平民百姓之中的地位,這會造成一種非常不安定的因素,時間一長的話,貴族的威信將會逐漸的降低,那麼到時候天子的威信也會被人質疑。

不過對於年輕學子而言,這個訊息讓他們十分的振奮,不管怎麼說,他們算是看到了讓自己成功變成貴族的機會,所以就形成了一種比較極端的局面。

而這個時候收到訊息的顏闔,專門派人送回來了幾百斤的竹簡,將自己的想法詳詳細細的寫了下來,他認為這種改革雖然有可取之處,不過也會引起人爭鬥之心。

這樣一來的話,人心就會變得浮躁不堪,長此以往很有可能會讓蒙荻的地位受到威脅,很簡單的道理,周禮制定下來之後,大家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判斷國君是否合格。

雖然說現在周禮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影響力依舊還在,如果在這個時候採取這種制度的話,就會讓人質疑周禮的正確性,如此一來的話,諸侯國君的地位也會受到質疑。

所以他建議,在推行這套制度的同時,也要同時制定出一套相應的禮法,只有這樣才能起到革新的作用,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對此計然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就建議蒙荻,將這件時間交給左丘明等人進行討論,暫時先不公佈,等到時機成熟以後,選拔體系更加完善,再加以實行。

蒙荻對此也是深以為然,畢竟不要說現在就是後來的漢朝,對於禮儀也是十分的重視,所以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