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荻此時又在漢國內部廢除奴隸,就算是那些俘虜而來的奴隸,可以自行選擇參軍或者是幫助地方修建工程,表現最為優異者,一年之後可以脫離奴籍。

三年之內沒有什麼過錯自動脫離奴籍,到時候官府會賜予他們田地和農具。

訊息傳出之後, 很快就在周圍的諸侯國引起了震動,頓時引發了奴隸的逃亡狂潮,他們之所以甘心被人驅使,是因為不管逃到了什麼地方,待遇都差不多。

現在得到能夠脫離奴籍的機會,誰也不傻,自然不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別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子女和後代,所以為了將來, 他們都想要趕到漢國去,為未來謀取希望。

如今水稻的種植基本上已經定型下來,需要的更多的就是勞力,只要人手足夠,那麼糧食會越來越多,兵源也會相應增加。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逃到漢國的奴隸就達上完人,這些人十分的自覺,到了地方之後主動跟官服報備,有能力的就選擇參軍,沒有能力的就選擇去充當勞工。

有了這些人的參與,白圭就開始在懷城周邊大肆擴田,同時修建水利設施,興建房舍,短短時間之內淮城周邊聚集的大量的勞工,處處都能夠見到幹活的人。

在官道的大路之上,國原臉色興奮的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心中也是激盪不已, 作為一個年輕人,他自然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在齊國他見慣了那些貴族的做派。

對於眼前這種景象,自然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國原對於蒙荻更加的佩服,要是算上年紀,蒙迪比他還要年輕一些,沒想到就已經做到了現在這種程度。

相比之下,他等於說是一事無成,不免心中有一些慚愧之意,所以國原走走停停,偶爾還跟那些勞作的人交談幾句。

不過這些人都忙著幹活,看到衣著不凡,被問及之後都是匆匆回答幾句,然後繼續忙碌。

就這樣,在趕到淮城之時,他居然看到了田氏的馬車,心中有所懷疑, 就命人跟了上去, 發現田常從馬車之上下來,國原的心中就是一沉,感嘆對方好快的動作。

而田常雖然趕到的有些早,不過卻是並沒有見到蒙荻,因為他現在並不在城中。

在郊外的山上,蒙荻正在軍營之中試射新弩,這一次公孫冶從姑蔑城回來之後,又改進了冶煉之法,這一次出的鐵量大不說,而且品質越來越好。

並且公孫冶又透過蒙荻的提醒,反覆打字,最後得到了一種百鍊鐵,到了這種地步,已經算是鋼了,不過這樣一來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出產這種精鐵。

還好公輸班這個時候,看過他們的打造經過之後,就設計出來了一個水錘,透過水力推動,反覆的進行鍛打,這樣一來就大大節省了人力。

不過就算是這樣,鋼的產出依然十分的少,要想打造全鋼的鎧甲和兵刃,根本就不用想,最後公孫冶就想到了一種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在刃口部分用鋼覆蓋鍛打。

這樣一來兵刃就會變得極其鋒利,普通的鐵劍在包鋼鐵劍的面前,也是經受不住幾下就會被砍斷,而是這些鋼材的強度很大,用來彈射弩箭,效果更好。

公輸班專門設計出來了這種弩箭,不但可以連發,而且上箭速度很快,蒙荻試射之後,非常的滿意,然後考慮一下之後就說道。

“前一段時間忙於戰事,原本早就想著讓你掌管漢國的府庫,專門司職於營建以及軍械製造之事,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聽到這話以後,公輸班臉上露出惶恐之色,連忙開口推辭道。

“我只是一個匠人,只知道做事情並不懂得為官之道,就怕因此而耽誤了大事,所以心中惶恐不敢應承,還請漢侯令擢賢能之人。”

畢竟出身放在哪裡,公輸班有這樣的反應也是正常,蒙荻則是鼓勵著說道。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官的,你只要專心用命就是,遇到什麼事情,如果我在的話,你可以直接來找我,如果我不在的話,你就直接去找白先生,不用擔心太多。”

“而且這一段時間你兢兢業業,我也看在眼中,如果連你這樣有本事的人都不能在漢國為官,那麼還有人什麼人有資格,來掌管我的府庫?”

跟隨在旁的白圭,此時也是一笑,然後就開口說道。

“主公用人從不看出身,你既然有這樣的本事,那麼做這樣的職位,沒有人敢為難你,放心去做便是,如果真的遇到了難處直接過來找我就是。”

見到白圭和蒙荻都這麼說,公輸班這才勉勉強強答應了下來,而這個時候,一個工匠站在門口張望不止,隨後一名士兵到了近前開口稟告道。

“稟告漢侯,公孫先生派人過來說是有件東西要送於漢侯。”

這倒是讓蒙荻感覺有些意外,回頭看向白圭,想要詢問他知不知道其中內情。

還沒等他開口說話,白圭就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這一段時間忙著開荒和水利清修,以及修整道路的事情,這麼長時間以來,我都沒有來過山上,具體公孫先生想送什麼東西,我也是不知道。”

聽到他這麼說,蒙荻就是一笑,語氣之中也帶著一些玩笑說道。

“沒想到公孫大師現在也會送人禮物了,這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既然你也不知道,我們就一起過去看看,說不定是公孫大師又打造出來一把寶劍。”

而白圭聽到這話以後,也是笑著說道。

“公孫大師最近變化不小,我有什麼要求他都有求必應,讓我一時之間都有些無法適應,也不知道公孫大師是因為何事才有此轉變。”

聽到白圭這麼說,蒙荻也是感覺有些意外,然後他笑著說道。

“這是好事,必定是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管怎麼說你還是要注意一點,免得惹惱了公孫大師,將來他一怒之下走了,我們可就得不償失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