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夏和高張收到訊息的時候,趙鞅已經率兵拿下了壺口,訊息傳來之後全軍震動。

高長臉上露出急切之色,壺口被拿下就意味著齊軍的補給斷了,讓他的心情無比的煩躁。

“趙簡子怎麼可能率領主力部隊進攻戶口?難道說進攻百泉的鄭國部隊撤退了不成?”

聽到這話以後,國夏的臉上也是露出沉思之色,片刻之後這才說道。

“之前子姚送過來訊息說,他們的部隊受到了趙簡子的襲擊,這樣一來,趙簡子之前進攻我們,然後匆忙撤退,也就說得通了。”

“他先是讓我們有顧忌之心,不能全力進攻潞川,然後趁著這個機會帶少量兵馬襲擊鄭國的部隊,也是同樣的用心,這樣一來鄭國部隊必然瞻前顧後不能全力進攻。”

“所以趙簡子才敢帶著主力部隊輕取壺口,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馬上想出一個對策才行,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局面對於我們會變得十分不利。”

“別的不說,大軍如今的糧草最多隻能食用一個月,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是繼續攻打陸川,還是回頭攻擊趙簡子所帶的部隊?”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繼續攻打潞川的話,如果在半個月內拿不下,那就必須考慮撤軍的事情,總不能打到一滴糧食都沒有了,到了那個時候才是徹底沒機會了。

高張皺著眉頭想了半天,這才終於有了決定。

“先不管那麼多,潞川的情況已經越來越糟糕了,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攻下,只要拿下了潞川,那麼到時候再反攻趙剪子也不遲。”

“那就拜託你去通知一下衛國的部隊,一定要守好部隊的後方,如果趙簡子真的領兵來犯,讓他無論如何一定要頂住,到時候我一定會帶著大隊人馬,過去支援。”

高張現在心中也是十分的苦悶,仗打到了這種地步,如果沒有取得絲毫的進展,回去以後怎麼跟齊侯交代?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試一試再說。

都打了這麼長時間無功而返,他心中也是十分的不甘,國夏聽到他這麼說就點了點頭。

而在晉陽的智躒,得到趙鞅的回報之後,也知道潞川事關重大,於是一咬牙,直接派韓不信帶兵增援潞川,對齊國軍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戰爭打到現在,幾個月都已經過去了,晉國也是被折騰的不輕,受損是最嚴重的,自然就是趙氏的封地,可以說是處處都在燃著烽火。

不過百泉和潞川依然像是一顆釘子一樣,釘在那裡一動不動,這也讓高張的心中變得不自信起來,就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收到了訊息說是,韓不信帶兵增援潞川。

這個訊息將高張的信心打擊的粉碎,他知道現在自己不能等了,如今後路被斷,如果等到韓不信率軍趕到,那麼齊國和衛國的軍隊恐怕都不能全身而退。

人被逼急了,總會爆發出,讓人難以想象的潛力,高張盯著地圖看了半天,這才說道。

“通知衛國部隊撤退,他們直接翻越太行山,現在就讓他們出發,一刻都不要等。”

聽到這話以後,國夏臉上露出了疑惑之色,這麼多人如果翻太行山的話,最後能走出去多少,那就不好說了,所以他當即就反對道。

“要是這樣的話,到了最後損失太過嚴重,我們回去以後怎麼交代?”

高張臉上露出無奈之色,指著地圖說道。

“翻越太行山確實不可行,不過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舉動,藉此來迷惑趙簡子,然後趁著這個時候奪取壺口,只有這麼做。,我們才能獲得生路。”

“要不然的話,等待我們的結局可能只是被晉人俘虜,成為階下之囚,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只能鋌而走險,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帶著大部分人馬返回齊國。”

聽到這話以後,國夏明白了他的意思,當即臉上也露出喜色,馬上說道。

“既然如此,就按照相國說的意思辦,在下現在就去通知衛國部隊撤離。”

身在壺關的趙鞅,得到衛國軍隊撤軍的訊息,第一時間就是有些疑惑,再次派人偵查得到的結果卻是,衛國軍隊是朝著太行山方向撤退的,而且齊軍早就拔營了。

這讓趙鞅嗅到了戰機,在他看來這是一個乘勝追擊的好時候,說明齊軍並沒有在這段時間攻下潞川,要是這樣的話,沒有理由讓他們如此輕鬆的離去。

雖然翻越太行山比較艱險,但是總要被人困死在這裡要強的多,於是趙鞅當即便下令。

“集結士兵,我們要去追及齊國部隊,只要打贏了他們,那麼這一次我們不但能夠解圍,而且能讓他們以後不敢再侵犯我們晉國!”

只是讓趙鞅沒有想到的就是,在他追上了衛國部隊之後,剛剛開始交戰,一名軍候飛馬而來,到了他的面前之後,翻身下馬趕緊稟告道。

“主公大事不好,齊國的軍隊忽然出現了壺口,而且攻勢十分猛烈,我們留在城中的人恐怕抵抗不了多久!”

這樣趙鞅意識到自己上了別人的圈套,不過他臉上並沒有露出絲毫,保修程度的樣子。而是大笑了幾聲,對身邊的蒯聵說道。

“趙某真是小看了天下人,沒有想到高張居然能夠使出這樣的計策,這一次我輸的不冤,不過現在就算趕回壺口,我們也無法成功奪回,既然這樣,那就吃掉眼前的衛國人馬。”

說完之後他便下令開始進攻,衛國人打的十分的頑強,在半個多時辰之後,趙鞅得知齊軍來援的消失,知道繼續打下去不會有什麼好處,然後命令部隊後撤開始整軍。

高張跟衛國的人馬集合之後,並沒有發動進攻,而是緩緩向著壺口撤去,現在他已經打不下去了,留在湖口的糧食被晉軍洗劫一空,現在根本就沒有能力發動進攻。

於是在跟國夏商量之後,齊國和衛國的部隊,只能無奈的選擇撤軍。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