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人。”

“高大人,不知有何吩咐?”田乞畢恭畢敬行禮。

“君上有意伐魯,你怎麼看?”

“高大人怎麼看,田乞便怎麼看。”

“好好。”高張很是滿意,“我齊國如今兵強馬壯,正該給魯國一個教訓,不過大軍出征,需要籌措糧草,此事就交與田大人如何?”

“諾。”田乞毫不猶豫應下。

回到府中,恰好遇到田常歸來,向他稟告送出客棧之事。

“此事做的不錯。”田乞絲毫沒有因為兒子自作主張而生氣,反而大加讚賞。

“父親剛才去了高府?”

“不錯,君上有意伐魯,高大人讓為父籌措糧草。”

“父親,高張此舉用心險惡!”田常一驚,騰的站起來。

田乞微微頷首,高張的用意他豈能不知,伐魯需要大軍出動,齊國藏富於民,若是強行從百姓手中徵收糧草,無疑會大大損害自己在國人中的形象。

國、高二人俱是自以為是的庸才,想不了這麼深遠,必是晏嬰多嘴。

說起晏嬰,田乞恨的直咬牙,若不是他那句“齊國政卒盡歸田氏矣”,齊侯與國、高二人絕不會對自己如此忌憚。

“此事尚不著急,你派人去市井中傳言,就說晉國聯合鄭國、衛國,要攻伐齊國。”

“父親此計大妙,如此一來,君上必不敢再出兵魯國,徵糧一事也不了了之!”

然而田乞之計並未奏效,次日,齊侯杵臼便宣諸位大夫進宮議事,所議之事是與鄭國結盟。

鄭國曾經是中原的霸主,莊公寤生死後,經過幾次君位爭奪,國勢大不如前。

因位置處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且夾在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之間,常被當做諸侯間征戰的戰場。到最後,只能楚強則親楚,晉強則親晉,在夾縫裡生存,勉強維持。

鄭國與東方的齊國並不接壤,中間還隔著魯、衛、宋等國,向來沒什麼交情,群臣都是十分奇怪,為什麼會突然想到結盟。

經過使者子陽的解釋,大家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還要從數年前的昭陵之會說起,唐、蔡兩國飽受楚國令尹囊瓦欺凌,憤而反叛,同時向吳國和晉國求助。

吳國藉此名義,興兵沿淮水入楚,差點滅了楚國。

晉國正卿範鞅發動諸侯,要為蔡侯伸張正義,號召天下諸侯會集昭陵。範鞅與齊國的正卿國夏、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苔、邾、頓、胡、滕、薛、杞、小邾等國的國君,共18路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計。

晉國有六卿,正卿中行寅因為向蔡侯索要賄賂遭到拒絕後,便提出異議,認為伐楚無利可圖,不利於晉。

範氏與中行氏是最鐵桿的盟友,此時晉國六卿之間矛盾逐漸尖銳,範鞅最終礙於盟友的情面,沒有出兵楚國,只是幫助蔡國滅掉楚國的屬國沈國,應付了事。

於是轟轟烈烈的昭陵之會不了了之,晉國的聲望大受打擊。

最失望的是鄭國執政大夫子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