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封地(第1/2頁)
章節報錯
菼執到底去了哪裡?勾踐和范蠡都隱隱有所懷疑,但很默契地不再提起。
真相只有蒙荻和他的第一曲清楚。
那天寒湛說的是:“禹王陵後山有暗道。”
當年寒族曾經守衛禹王陵,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偷偷挖了一條暗道。年代久遠,寒湛也是偶然聽族中老人提起,卻不清楚暗道口的具體位置,只知道留有寒族特有的暗記。
因此蒙荻就讓第一曲上山尋找,直到祭祀開始,才得到寒湛傳來訊號,心中大定。原本只想試試能否藉機除去菼執,沒想到能有如此完美結局。
至於菼執到底如何,寒湛沒說,蒙荻也不問,暗道已經堵死,就讓真相永遠湮沒在歷史中吧。
“該怎麼賞賜蒙大哥呢?”勾踐坐在深宮中,手指輕輕拂過蒙荻轉交的寶劍。
經歷了數天的混亂,因為有禹王認可這樣的強大後盾,越國朝廷很快就穩定下來。
范蠡成為最大的功臣,此刻正跪坐在勾踐面前。對於寒族,他也有所知曉,畢竟一直被朝廷視為山越。即使允常後來因為棠妃的原因,下令不再對其進行剿滅,但無論如何,暫時都不宜公諸於世。
對此,勾踐並無異議,這些從未謀面的親戚,自然難以產生親近的感覺。何況,山越這個稱呼令他有些難堪,自小灌輸的理念,讓他一直以擁有大禹血脈為榮,即使在逃亡期間也不例外。
“寡人想賜一塊封地給蒙大哥,你覺得如何?”
“大王,蒙大人是楚國使者,怎可在越國封地?”
“小五小六說了,蒙大哥回不去楚國了。”
范蠡起身莊重一拜,鄭重說道:“大王,您不再是那個叫做慄的徒卒,也不是二王子勾踐,您是越國的大王。無論過去如何,現在您是大王,他們是臣子。”
“所以,寡人再也不能喊蒙大哥了麼?”勾踐悵然嘆了口氣。
其實自從登基以來,這種距離感就越來越明顯了,勾踐心裡明白,只是一時有些割捨不下。
見勾踐堅持要封地,范蠡轉念一想,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將寒族所在山林封給蒙荻,一來成全了勾踐的心意,二來也可順帶對寒族照顧一二。
還有第三點范蠡沒講,那塊地方在越國西部,臨近楚國。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不比沿海膏腴之地,對越國而言,本來也只是名義上的統治,正好趁此將此包袱甩掉。
訊息傳出,在朝中引發軒然大波,封地就意味著加爵,起碼也是一個大夫的爵位。
憑什麼啊,就憑這個楚人在祭禮上站正了隊,不痛不癢地表個態,就能收穫大臣們一輩子都得不到的東西?
沒有人看好這塊蠻夷之地,怕是連隨身的親兵都養不活,更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山越劫掠一空,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聯合起來向勾踐施加壓力。
勾踐還沒有學會如何同大臣們相處,一個逃亡多年的王子,驟然之間還做不到殺伐決斷,只是在此事上極為倔強。
僵持中還是范蠡提出一個折中的思路,只封地不給爵位,這種不合常規的做法竟得到大臣們一致同意。
逆反心理發作的勾踐,在山川輿圖上大手一揮,將姑蔑城以西百餘里地都圈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