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疾如風(第2/2頁)
章節報錯
即便是劉備入主益州,同樣也無法根除此類影響,最後也是出現了內部的紛爭。
只能說,好的統治者是做平衡之道的高手。
急行軍是比較考驗和磨練士卒的,按照負重不同,可分為輕行和重行,輕行即將甲冑捲起來放在輜重車上,輕裝而行。
輕行一般可達五十里,如果再急行的話,這個數字略有增加,但是也不會太多,因為這是人力步行的結果。
而夏侯淵日行160裡,則是騎兵創造出來的紀錄。
一日行軍結束,張墨下令安營紮寨,軍營已經安札好以後,他帶著張下便開始在軍營裡巡視。
這時候天色微黑,士卒都在埋鍋造飯,吃的是黃米飯和鹹菜,外加一份肉乾。
“好疼啊。”
“是啊,腳都起水泡了。”
大批的新兵脫下鞋,看著腳底的水泡發愁。
張墨也看到了這一幕,立即命張下取來針線,當即用他當兵時學到的方法,挨個為士卒去除水泡,並且讓內衛準備好燒好的熱水給這些士卒泡腳。
原本還心有怨氣的新兵立即就沒了聲響,一個個都飽含熱淚的看著張墨,心情十分的激動和複雜。
這個時候計程車兵沒有後世那般榮耀,反而是一種累贅,地位不高,待遇也不好,而且軍戶世代為國家守衛邊疆,征戰沙場,除非有特殊情況才可脫離軍籍。
這使得自願來當兵的人都有些不甘心,如果戰事平緩,天下承平,估計兵源就成了問題。
張墨想要改革軍制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歷史上東漢至三國,最終出現了世兵制,曹操等人也將軍籍制度貫徹到底,因為在一段時間的安定以後,兵源就開始變得稀少了。
而張墨想的是提高士卒的待遇,創辦更多的官方盈利機構,用來容納那些軍屬或者退役老卒,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參軍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這樣才是解決兵源問題的最好方法。
篝火點燃,年輕計程車卒圍坐在篝火旁,張墨站在一旁講起了他的當兵經歷。
“我第一次訓練,直接就跑吐了……。”
張墨笑著說道,他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是否有損。
但恰恰是這樣的樸實的話語,讓這些士卒更有歸屬感。
“籠絡人心,天下可期。”
坐在角落裡喝酒的戲志才,聽完張墨的話,喃喃自語道,眼中盛開著駭然的光芒。
士為知己者死,謀士能遇到一個懂他的主公,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張墨講完故事後,又開始讓新兵舉行扳手腕比賽,唱集體歌,就這樣把新兵第一次在野外安營的緊張情緒悉數消弭掉。
翌日清晨,士卒們精神抖擻的出發。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
一群士卒士氣高昂的唱著張墨教他們的歌,大踏步的向前行軍。
還沒走多遠,一道急促的馬蹄聲傳來。
“袁嗣已誅,陳國已經平定。”
馬背上傳來夏侯淵那洪亮的嗓音。
張墨聽到聲音,立即撥馬上前,果然看到夏侯淵手裡提溜著一顆用石灰裹著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