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不知道的是,他一稱帝,放眼望去,全是敵人。

他那優秀的兄弟袁紹第一個調轉矛頭對他宣戰,緊接著,益州劉焉、荊州劉表、代表朝廷的張墨幾乎是傾巢而出。

袁術的愛將孫堅戰死,他的兒子孫策勇猛無比,但是卻找藉口脫離了袁術,而且公開宣告同袁術決裂,還要發兵討伐袁術。

而張墨這次出征,可謂是聲勢浩大,除去留守長安城的,麾下將領齊出,文臣謀士也是如此。

賈詡、戲志才、陳群紛紛擼袖子跟著張墨,想去揚州建功立業。

張遼、曹洪、張繡等西涼和曹氏武將也紛紛齊聚。

張墨看著身後的隊伍,再聯想到各地諸侯如打雞血般的出兵態度,嘆息道:“袁術取死之道矣。”

賈詡伸手撫須道:“袁術過早稱帝,成為眾矢之的是必然的,不過時間再拖一拖,時機成熟了,漢室威嚴一丟再丟,人心也就散了。”

就好比這次大傢伙都想從討伐袁術的過程中獲取政治資本,張墨同袁紹都想當所有諸侯的領頭人。

於是張墨命人給袁紹送了驃騎將軍的印綬,原以為袁紹會接受,讓張墨沒想到的是,袁紹當著使者的面將印綬扔在地上,並放話。

“安敢讓我與豎子同等!”

因為張墨也弄了一個車騎將軍,這和袁紹的驃騎將軍屬於三將軍,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可以說是同等級的存在。

對此,張墨也召集賈詡等謀士商議對策。

主戰的謀士情緒激動,認為張墨該出兵教訓袁紹,唯有賈詡默不作聲。

“賈老為何一言不發?”張墨看到賈詡沉默不語,當即開口問道。

“將軍如何想的?”

賈詡開口先問張墨的想法。

張墨沉吟一聲道:“袁紹在冀州站穩了腳跟,公孫瓚在界橋之戰後便不敢再對袁紹用兵,轉而對付劉虞,以我目前的實力,怕是難以對付袁紹。”

“將軍有此認知,當真是令老夫敬佩。”賈詡先送上一記馬屁道,“我認為將軍該讓陛下封袁紹為大將軍,送上大將軍印綬!”

“賈詡,你這是讓主公受辱!”

張下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情緒激動道。

“賈老,是不是有些不妥?”

就連戲志才也有些不認同,張墨打了勝仗,長安城內的反對聲幾乎沒有,戲志才覺得不必向袁紹認慫。

賈詡不動如山,只拿眼看張墨。

“就依賈老所言。”

張墨肯定了賈詡的想法。

“善,袁紹勢大,能審時度勢,給他一個大將軍的名頭,便能將其迷惑住,這是十分划算的,將軍你不過就是委屈一時而已。”

賈詡笑吟吟的說道。

眾人皆默然不語。

於是,張墨便上表朝廷,給袁紹送去大將軍印綬,果不其然,袁紹欣然接受,同時也小覷了張墨,覺得他畏懼自己。

張墨還上表朝廷給孫策一個雜號將軍的稱號,讓他一起圍攻袁術,孫策自然答應張墨的要求,同時把一部分還在袁術麾下的親屬策反。

一時間江東地區動盪不安,孫策四處征戰,攪得袁術頭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