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辛萬苦的來,剛找到寶藏就要回去麼?

她不懂,卻不會違背辛夷的意思,點點頭便掉頭搖櫓。

“姐姐你快坐到篷裡去,外面風大,冷。”

這艘小船兩頭是船板,中間是一個用葦蓆搭建起來的矮小拱形篷子,篷裡有兩排橫板當長凳,中間擺放著一個小桌几,有辛夷帶來的零嘴。

辛夷鑽進去,從篷子裡打量那個魚嘴形的莊子,暗暗記在腦海,又問良人。

“你知道這個地方是哪裡嗎?”

良人點點頭,“知道呀。”

她是土生土長的汴京人,從小在汴河邊上長大,對地形地貌比辛夷熟悉。

“那莊子是誰的,你可知道?”辛夷問。

良人道:“我也不知。那個莊子沒有名字,我和湘靈以前打豬草從外面經過,看到有禁軍把守,我們不敢靠近,更不知是何人所有。姐姐,問這個做什麼?”

辛夷笑了一下,“我就隨便問問。你記住那個礁石的位置就好,我們晚上再來。”

良人點點頭:“姐姐放心,我省得。”

辛夷如今的家也在汴河邊。

尚未到家,便遠遠地看到她搭近在水岸邊的茅草亭,還有房頂上嫋嫋升起的炊煙。

湘靈正在燒火做飯。

別人家裡吃不吃晌午辛夷管不著,但她是一定要吃的,三餐必備,一頓也不能少。

漸漸地,湘靈和良人也養成了習慣,到點便會備飯,她們自己吃又不能不顧父母,於是,張大伯家裡跟著開啟了一日三餐的日常。

小船徐徐靠近。

辛夷坐到船板上,抱著膝蓋看著這個九百多年前的汴河岸邊小村,心境已和剛穿越時大有不同。這裡的人們勤勞富足,耕種、收穫,閒時去汴京幫工或是做些小買賣,不卷不急,小孩子沒有作業要寫,沒有升學的焦慮,大人們沒有996沒有007,日子隨著日頭翻頁,陽光曬下便是淡淡的詩篇,日子過得像宋詞一樣。

相比良人和湘靈對生活的甘之如飴,她自己其實就是最卷的一個。

辛夷一笑,看著自己那個岸邊的小家,眉眼漸漸爬上一抹溫柔的笑意。

良人將船靠岸,牽繩子拴在木樁上,回頭看著她道:“姐姐,你笑起來真好看。”

辛夷一怔,“哪裡好看?”

良人想了想,“嘴角的小酒窩好看,眼下的硃紅小痣,好看,越看姐姐越好看……”

辛夷被誇得眉眼生光,“你是第一個說我好看的,嘴變利索了,孺子可教。”

她提著裙襬上了岸,徑直往家走。

良人不好意思看著她的背影,小聲道:“我說的是真的呀。”

家裡的三小隻早已醒來。

一念在屋子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