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零章兩個難民(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是,他也重申,淮陽縣那三座常平倉,那是必須得放上一把大火的,好告慰彭郡的陸家子弟、士卒和平民的亡靈。
兩位武宗達成了共識,這才由出口進入了淮陽地界的丘陵之中,朝著武公渠的方向而去。
淮陽縣,建有武國最大的三座常平倉。
一遇戰事,常平倉內的存糧便可以沿武公渠直接北上,運往以鄂城為核心的京畿地區。
常平倉之外更是常年駐守著一師的兵力。
武國西線的鬼谷一旦有警,常平倉內的存糧可以沿東江的河道西進,足支支撐二十萬大軍一個月的用度。
因此,當包丁與陸七郎兩人扮成躲避獸潮的難民混入淮陽縣的時候,街上比難民數量還要多的,便是從西線撤下來的東江軍團計程車卒。
這些東江軍團計程車卒是準備去彭郡進行接防的。
由於鬼谷三位鬼帝的獸潮基本上全都北上襲擊翰國去了,因此武國佈置在西線的二十萬大軍的壓力頓時大減。
別說武國的西線,就武國全境而言,也沒有什麼可以據守的天險,多是丘陵、平原、水網縱橫的地形。
當然了,大江除外,那絕對是天險。
武國在西線構建的防線,便是與姬國相同的思路。
西線,以東江水營為中心,以東江水師和戰船為水上城牆,再輔以沿岸數以千百計的塢堡,預警的烽火臺,這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西線之上的守軍,各部加起來多達二十萬,便統稱為東江軍團。
在西線後方,是武國東郡的郡司、魂塔、武行,分別卡著魑獸群東進的必經之道,形成了第二道防線,負責清剿一些從西線而來的漏網之魚。
鬼谷之中有三位鬼帝不假,但同時在鬼谷的灰色區域和航道之中,仍有數量不少、規模也不小的遊蕩魑獸群。
那些規模數百上千的魑獸群,便成了西線的漏網之魚,是西線各部目前主要負責防禦和清剿的目標了。
這樣一來,東郡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難民潮,朝著相對安全的淮郡湧來。
包丁與陸七郎兩人,便混在這些難民當中,在淮陽縣外圍的其中一個土地廟的棚區,等著淮郡賑災,施粥。
淮陽南北通衢之地,水路、陸路如網,也不可能真的修建什麼內城外城。
因此,即便是再怎麼無能的縣令,也不可能讓難民一窩蜂的全湧入淮縣地界。
更何況淮縣現在明顯是一副外緊內松的狀態,在難民與淮縣地界之間還有不少東江軍團計程車卒在巡邏,負責設定隔離帶。
包丁、陸七郎兩人收回了四下張望的目光,兩人“竊竊私語”了起來。
兩位武宗之間的說話,自然不需要擔心被旁邊人聽去了。
其他難民離得再近,也只能看到這兩人的嘴唇微動,根本聽不到任何聲音。
包丁先把自己打探到的資訊說了出來:“難民進不去了。東江軍團設定了隔離帶,裡面的淮陽居民也被勒令待在家中,至少最近這兩三天之內不得隨意外出。”
陸七郎接過話頭說道:“聽那些百人長交待下面士卒時說的話,武國這確實是準備調兵押運糧草北上彭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