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玉鳴之聲(第2/3頁)
章節報錯
至少玉器的使用,開始向「玉養人人養玉」的保健用途,國之禮器,或特殊的政治意義,朝這些方向轉變。
此外,玉器有一個很重要的使用方式,叫做
佩戴。甚至有君子佩玉一說。
凡帶,必有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甚至還要用鳴玉之聲規範、限制君子的行為。
所謂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
就是不知道五音之一的「商」,是登不了大雅之堂還是怎麼的,就被忽略掉了。要不就是相關記載軼失,導致了這種情況。
總之,古人在腰間佩帶玉飾,行走時使之相擊發聲,即所為的鳴玉之聲。
誒!等一等!相擊,發聲......發聲.......聲......天籟.......
這當中難道有什麼關聯嗎?
花兒祖師以一道九言來做為藥鋤上律令「藥鋤」的安全鎖!
當時包丁只是簡單的將這種操作理解為是一位來自星星的孩子那天馬行空的一種創新!
現在看起來,這或許並不是某種創新,而是某種.......傳統?
包丁一想到這裡,便有些躍躍欲試。
他把自己的想法向趙伯姬解釋了一遍。
趙伯姬倒是十分淡定,同意了包丁即將進行的嘗試。
似乎包丁所說的並不是一套仙人衣,而那兩塊玉佩也不是仙人所佩戴過的「右徵角左宮羽」。
當然了,包丁也十分理解趙伯姬、司徒棋、獨孤辰等人的想法。
他們空有仙人衣,卻無人能夠使用,反而讓仙人衣變成了一種可交換的籌碼,甚至是一種擺設!
包丁默唸了一句,希望一切順利,便將提著兩端分別繫著一塊玉佩的那一條宮絛,那兩塊玉佩拿在手中。
兩塊玉佩朝兩側蕩起,接著便向中間落去,輕輕的碰在了一起,發出了一聲清脆悠揚的響聲來。
包丁聽著那餘音嫋嫋,禁不住緩緩閉上了雙眼。
此時的他,看起來似乎正在品味那鳴玉之聲。
似乎正在用心的記憶那一聲響當中所蘊含的元力潮汐變化,與自己所熟知的某一道九言進行相互印證。
這一聲鳴玉,與包丁之前所聽到的那些天籟其實是有所不同的。
這一聲鳴玉,其實是兩塊玉佩當中各自那五個玉絮文字共同所發出的一聲「和聲」。
這時,關於爭論那總共十個玉絮文字是什麼意思,似乎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
至少對於包丁來說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