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龍,包丁隨口就能說出好幾個版本的對龍的描述或者說是對龍的總結。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這當中有描述龍的各種能力的,也有描述龍身上各個部位用途的。

譬如說,有這麼一個神話故事,說的是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採掘銅礦,把開採出來的銅鑄成一隻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

銅鼎鑄成時,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昇天。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

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鬍鬚。

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著的弓也被拉落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

黃帝升了天后便成為了天帝。

神話故事之所以稱之為神話故事,就是因為具有濃烈的神話色彩。

黃帝昇天的神話故事,通俗易懂,淺顯直白,除了情節本身之外,也沒有太多可以進行藝術加工的地方。

姑且認為這是一個真實發生過的事件,這個神話故事流傳下來的帶有其目的性。

包丁在以念回溯的過程當中,見識過了仙人種種匪夷所思的本領,那些其實主要是對魂魄元力更高階的運用,涉及到仙人掌握了對規則的制定。

此外,還有對乾玥大陸之外某些神奇物種的運用。

譬如說建木,只能由仙人攜帶著建木的種子先到達乾玥大陸負責“開路”,然後再透過天帝花園將建木種子啟用,開始搭建乾玥大陸與仙界之間的天梯。

建木的作用,除的提供一個精準的座標點或者說是錨點之外,應該還包括搭建形成一個更穩定的通道,減少那種巨大光柱的消耗。

不願意繼續完成試煉的那些仙人正是透過建木而返回天帝花園的。

而黃帝昇天的神話故事當中,龍的鬚髯的作用,顯然就是與建木大同小異的。

迎接黃帝的那一條巨龍,便是仙界與中土大陸之間的“擺渡船”。

龍鬚多半便是開啟仙界與中土大陸之間通道的關鍵。

在這個假設之下,神話故事之中多次強調黃帝由龍鬚上了龍背,大臣們也是由龍鬚上了龍背,其他的小臣因為“超載”而不得不放棄。

那麼,或許可以理解為,龍鬚的作用是確保凡人進入仙界時不會被仙界的規則給撕裂。

因此,在巨龍口旁和建木的天帝花園之中,都有“龍鬚”。

而巨龍口旁的龍鬚正是因為不是真正的鬚髯的原因,所以才會被區區幾個凡人給扯掉。

一想到這一點,包丁頓時有一種衝動,想要將眼前這幾株龍鬚草拔下來,黏在自己的嘴邊,看看會不會變成“龍鬚”。

他深吸了一口氣,將衝動強壓下去,再次開始書寫律令“龍鬚”。

這一次書寫,就明顯比上一次要順暢許多。

當包丁收筆的時候,在他的面前直接浮現出了七八根巨大的“龍鬚”草。

包丁心中不禁自嘲了一句,看來即便是能夠完成律令的書寫,也不是一定就可以啟用律令的。

這可比令字、陰陽律嚴苛多了。

他上一道律令“龍鬚”估計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就被仙界那一頭給“拒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