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的殞鐵,則懸浮在包丁面前。

這種無日無夜的念力的“負重修煉”,才是包丁將《鑄鐵》功法快速提升到三唸的根本原因。

包丁現在冥想時,塑形出來的不再是最初那種可以拿在手上的小小三足酒樽,而是接近於列鼎而食的那種小鼎,是三足圓腹的形狀。

包丁將那幾塊殞鐵拿在雙手之上,將目光轉到面前那四十多塊殞鐵之上。

既然庖道面板稱這些殞鐵為“九州鼎”,那麼包丁自然而然的是嘗試著將這些殞鐵當作是碎片或拼圖,儘量拼湊成一個鼎的形狀,進行復原。

包丁將手上那幾塊殞鐵拆東牆補西牆,一番操作之後,大致得到了一個接近於“後母戊”四足方鼎樣式的鼎。

鼎身大概恢復了七成,鼎身四周大致可見鑄有精巧的紋路。

耳廓紋飾,足上鑄的蟬紋,圖案都已經殘缺不全。

修復的嘗試推進到了這一步,包丁暫時沒有了頭緒。

鬼火流星降臨那一夜的場景,九州鼎陣浮現,那都只是海嘯一般的魂魄元力潮汐的具象。

包丁無法據此而推斷出九州鼎上面加附的究竟是陰陽律還是鬼畫符,更加不清楚如何才能修建成幾乎覆蓋乾玥大陸的這麼一座器陣。

這時,包丁察覺到了那些殞鐵之上又發生了一些熟悉的變化。

武學宗師的修煉達到“入微”,可以極為敏銳的察覺到灰塵從殞鐵上抖落或掉落在殞鐵上。

因為這裡總共有四十九塊殞鐵,無形之中相當於將任何哪怕是極微弱的變化、增減都給放大了無數倍。

包丁在正常情況之下扛著這一大包的殞鐵,變化、增減幅度不算太大。

但是,當包丁釋放了令字、陰陽律等等的情況之下,這些殞鐵上的增減就會變得十分明顯。

包丁知道這些殞鐵上面變化、增減的其實不是灰塵,而是被人族視為殞石、殞鐵內的某種“雜質”。

由於包丁已經扛著這一大包殞鐵走了一路,殞鐵上面不可避免的已經沾染了不少的雜質。

要是按照包丁以往的作法,便是直接透過念珠塑形出大錘來,鐺鐺幾錘下去,火星四濺,就可以把殞鐵上的雜質給淬鍊乾淨了。

包丁修復斬鬼上的鬼畫符,正是透過這種火星四濺的“雜質”來實現的。

這時,包丁不由得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些雜質到底是什麼?

一想到這一點,更多的問題便接踵而來。

為什麼鬼怪會以殞石、殞鐵為巢穴?

為什麼殞石、殞鐵當中會形成幽冥鬼火?

包丁撓了撓頭,眉頭皺得更緊了。

照說如果殞鐵上沾染了那麼多雜質,分量應該是增加吧?

而恰恰相反,包丁能夠確定這些殞鐵的分量已經有所減輕了!

這種減輕並不是包丁念力提升之後所謂的感覺“輕鬆”了,而是確確實實輕了!

包丁現在的思路已經將“殞鐵變輕”與“雜質增多”聯絡在了一起。

包丁所知道的,能夠持續變輕的,好像也只有魂師的腳印了。

隨著魂師等級提升,修為精深,他的腳印反而會越來越輕淺。

根據包丁與幾位閣老請教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因為魂師的念力越強,腳印則越輕淺。

當然了,這種輕或重是相對而言的。並不是魂宗的腳印就沒有任何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