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馬已經處理完手頭上的事情了,轉頭看了包丁一眼,奇道:“你小子好像什麼都懂一點啊?你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包丁翻了一個出天際的白眼,答道:“從你們家隔壁冒出來的。”

這時,風越來越大了,甚至能夠看到逐漸逼近的沙暴的沙牆的頂端。

這說明沙暴距離船隊也不遠了。

“出槳!”

甲板上自然有指揮的軍官發出號令來。

船舷兩側那些窗戶一般木格子幾乎不分先後的升了起來,一支一支幾乎有常人小腿粗細的大槳從裡面探了出來。

譁!

譁!

譁!

譁!

硬帆的優點、缺點同樣明顯,因此啟航的這一段水路還是得靠人力來完成。

船隊當中的那些船隻,上面所懸掛著的各式旗幟,能夠表明身份的旗幟都已經被拿了下來。

王馬轉身走進了爵室,隨手放下了四周的帷幕格擋風沙。

包丁跟在旁邊,來到了爵室中間的一臺長案邊上。

長案上擺著一張製作精良的大型輿圖。

大陸線的輪廓只是這一張輿圖的邊角。

上面標註的重點便是前往那兩個登陸點的一條航道。

航道上標註了不同季節的洋流,季風的風向,風暴出現的季節,沿途的島礁,可以用於補給的幾座大小島嶼。

不一而足,十分詳盡。

可見鎮北軍計劃發起此次北伐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做足了前期的準備工夫。

這一路北上,基本上是沿著乾玥大陸海岸線而行的,甚至還會經過當年翰國的兩座港口舊址!

完全可以想象當年翰國船隊縱橫四海的時候是何等的威風!

王馬在包丁細細察看輿圖的時候繼續說道:“北伐船隊的水面之下,是鬼獄的獄卒們在為我們保駕護航。”

“而且這條航道距離千島鬼域的距離也很遠,不需要擔心那些海獸會對我們發動攻擊。”

包丁原本也不太懂這些航道啊,海運啊,他只是先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後再來考慮更細緻的問題。

譬如說開始向大漠深入,掃蕩綠洲的時候,如何獲得足夠多的補給?

王馬實話實說:“我們只是爭取多燒燬掉幾個綠洲,然後就從海路返回。”

“反正綠洲就在那裡,又沒長腿,跑不掉的。第一次只是探路,而第二次、第三次的登陸之後.....蠻族最終必然會被削弱。”

包丁一邊在輿圖上看著,一邊說道:“那意思就是以登陸點為中心,儘量掃蕩蠻族的綠洲......”

“蠻族不能坐視自己各個部落的綠洲被人襲擊而無動於衷。”

“這樣一來,北伐軍、石門防線兩處戰場所帶來的壓力,將會使得蠻族的大軍首尾兩顧,疲於奔命。”

王馬點點頭,說道:“登陸點的北伐軍,現在應該已經找到了合適的綠洲。那裡將會做為我們北伐軍的第一個落腳點,據點。”

“在那裡,北伐軍就要開始兵分幾路,各自尋找附近的綠洲。”